最近,看了一部电影《青春派》,讲述了一帮高三学生在高考前的经历。虽然学业繁重,但懵懂的青涩的情愫,就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尽管被家长和老师不断的打压,但还是悄悄在学生心中发芽。
男主在高考前5天拍毕业照时,当众向自己喜欢的女孩表白了,他表白的方式是吟诵泰戈尔的诗:“沉默是一种美德。但我觉得在喜欢的人面前沉默便是懦弱,我已经懦弱三年,今天我要勇敢,黄晶晶同学,你愿意携手和我告别高中时代吗?”
就这样几句话,招来了家长和老师的强烈打压,说这都什么时候啦,你怎么可以谈恋爱,你这是早恋,绝对不允许。可是家长和老师,为何就忘记了这是在高考前5天,如此的打压不担心适得其反,影响孩子高考吗?可是在当时,纠正“早恋”的错误,仿佛比高考能不能成功更重要,好像只有掐灭“早恋”的火焰,孩子才能考好。可惜家长和老师选择的时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实在是不科学,男主意料之中没考上大学。而他喜欢的女孩黄晶晶却没受影响,顺利考上了复旦大学。
接下来一年,男主选择复读,希望用一年时间缩短与爱情的距离,考到喜欢的女生所在的大学。复读途中,男主经历了失恋的痛苦,之后痛定思痛,理解高考的意义,重新发奋努力,一边学习,一边参加足球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班主任老师生病、室友转学、成人礼、新的爱情、父母闹离婚等等。
复读这一年是辛苦的一年,也是男主心理不断走上成熟的一年。最后,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在毕业典礼上,在摄影师喊到二,按下快门的最后一瞬间,男主又一次打断,走到师生前面,再次吟诵用泰戈尔的诗: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这一次,没有表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