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农历七月十九日,是个好日子。去参加梁家三哥家儿子婚礼的路上也遇到好几对婚车。
我们一行五人直接去了婚宴的招待所。走进大厅就看到舅妈和表哥表姐们。握手,拥抱,寒暄。
舅妈孙家的二哥还是他家盖新房上梁时见过。梁家大哥有5年没见了,二哥也有十多年了吧。
尽管多年不见不来往,见面还是分外的亲切。我们都已不再年轻。大姨曹家大哥已过70岁,穿了件粉色体恤衫,人还是很精神的。
二姨潘家只来了表姐一家人,大哥二哥没来。
梁龙龙夫妻两人都在外地工作,婚礼很简单,没有摆大幅结婚照片,婚庆司仪主持的一般流程中加了某位老领导和梁家大哥的祝词,还有某位大家现场题词《百年好合》。
没有介绍他俩是如何认识相恋相爱的过程,没有演艺节目。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龄的侄子终于结婚了,三哥两口子总算完成使命,从此迈上一个新台阶。
宴席结束,我们本打算走的,经不住几个哥哥的劝说,就去了他家。
梁家是三姨家,有五个兄弟,住在南街。自建了五层楼和原来的三层楼连接起来,房间就有几十个。旧楼全空着。新楼也空了两层多。
常住人口只有老三和老四。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老大,老二和老五也不在本地,只是偶尔回来住住。
坐在三哥五楼的家里,我们唠起家常。如果不是孩子们结婚,我们很难聚在一起。
外婆一生有一个儿子四个女儿。几十年后我们又形成了孙,曹,潘,梁,刘五大家子。
梁家实行的家长式的民主集中制。老大是家长。楼房就是他们集资建的。四哥五十来岁了,还是很活泼开朗,喝了点酒,话更多了。把大家的情绪都调动起来了,说起四十年前的事。
在我的记忆中,逢年过节在外婆家吃饭都是一大群人。大人们一大桌,孩子们一大桌。吃完饭还要围着外婆唠嗑,欢声笑语,有说不完的话。
每次回家时都是顶着月光,打着哈欠,我在大人的后背上,迷迷糊糊的就到家了。
四哥说他想小姨了,也就是我妈。他说,每年冬天,不管别人咋样,他都有棉鞋穿,都是我妈熬夜赶制的。每年过年前,都是我妈带他们去缝纫店做新衣,年二十九晚上缝好扣子。
我第一次从他那里知道,为了洗澡,我爸骑着二八大杠车带着他骑60公里去厂里洗。现在还有哪个家长会那样做?还只是亲戚的孩子。
我对三姨完全没有印象,据说是生病走的。只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和三姨夫家走的很近。他们家有啥大事小事都会过来和我妈商量。我和老大老二的孩子就差八九岁,常在一起玩。
一晃眼,几十年过去了,哥哥们还记着爸妈的好,很是欣慰。如果爸妈还健在,那该多好。他们是我们心里眼里的宝。
这趟婚宴之行,心里说不出的感慨。当年小孩子的我们都升级成了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其言也善,其行也慢了。健康的活着,力争看着孙子辈成家立业,是我们的目标。
环境造就人。任何时候,不抱怨,乐观,做个善良的人。你的言行都是榜样,良善之举都是在为后人积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