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绿豆侠
这是绿豆侠,自2014年4月23日以来的,第18篇文章
凡事预则立,读书这活也不应该例外。就我知道比较常见的两个读书计划,分别是"每天阅读2小时"、"每天阅读一本书",当然也有其它类型的计划,因人而异。我就我浅尝过的这两个计划说说我自己的看法。
"每天阅读2小时"是我目前执行的计划,这个有点二的计划,执行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生活中的诱惑很多,缠绵悱恻的韩国爱情电视剧、惊心动魄的美国英雄拯救人类的电影,还有最近蛮火的《后会无期》,都能轻易将2小时抢夺过去。但是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个"愿挤即有"的原理,同样适用在其它方面,例子我就不举了,请自己发挥想象力——比如早起半个小时,晚睡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挤出来了。但是这个挤,也要量力而为,别把原来的生活节奏打乱了。如果不想挤,那只能采用更简单粗暴的手段,那就是将原来用于其它地方的时间抢夺过来,比如原来习惯每天晚上追连续剧,那么就要将这部分时间用于阅读。这是一个割舍的过程,有点痛,忍忍就过去了。人生就像拔一颗牙,不会痛一辈子,但要痛一阵子。一开始的时候,你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自己正执行着这个计划,你不断地和自己的各种小怪兽作斗争,力求完成预定的计划。很快会有一天,你会发现它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随着你的脉搏在跳动着。
在5月底的时候,我在网络上看到有的大神执行的是"每天阅读一本书"的计划,好生敬仰,抱着见贤思齐的心态想与那些读神并肩,无奈有心无力。后来为了安慰自己,找了几个理由说服自己:一是本身阅读速度不快,时有波动,因书而异,在每分钟400字到600字之间跳跃,与女子的情绪一般无异;二是本身不是富二代,还得打拼赚钱养活自己,工作占据了一天时间的三分之一,而睡眠吃喝拉撒等维持一个人生存所耗费的时间也要占据一天的三分之一。那么剩余的三分之一,还会被各种生活中的琐事抢占,最终真正属于自己可利用的时间也就少得可怜。在我没有找出更多理由之前,由于前面的两个理由分别从主观和客观方面给出了有力的证明,威力无比,因此我原谅了自己,对执行这个计划的失败顿感释然。
上面这两个阅读计划,表面上的区别是量的问题,一个是以时间为量,一个是以书为量,但归根结底,本质上是阅读的节奏问题。一个舒缓平稳,一个舒畅急促。
假定一本普通的书,字数是25万,一般人的阅读速度平均为(300~500)字/分钟,我以600字/分钟计算,阅读完这本书需要的时间是大约7个小时。"每天阅读2小时"这个计划则需要花三到四天才看完一本书,远不及“每天阅读一本书”的速度。但是我们不由得想到,一个有固定职业者,阅读速度一般,按照正常的读书方法去阅读,"每天阅读一本书"是不现实的,但是为什么那些读神却可以实现呢?据说要么是经过长期的训练,掌握了速读的技巧,要么就是略读,没有细细品味。不排除有些来自星星的他,过目成诵,一目十行,但那不是本文要讨论的范围,我们还是回到地球上来聊一聊吧。
节奏,意味着有快有慢,在一首乐曲当中,何时快何时慢,这就是乐曲的精髓所在。
阅读一本书的节奏,在于天时地利书和。
于天时,每个人的生物钟是不同的,因此导致人在一天不同的时间段中,精力水平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晨型人,晚上早早睡觉,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而有的人是夜猫子,超过凌晨两点才肯去睡,第二天中午过后才愿意起床。很明显,对这两类人而言,他们在相同的时间,精力是否充沛很可能持相反的答案。另外,每个人由于自身的特点,比如职业的不同,会导致时间安排上有很大的出入。因此,一个好的阅读者,应该懂得在自己的生物钟与事务时间安排表的基础上,调整自己阅读的节奏。精神饱满的时候,尽可能阅读精深的专业书籍;精神涣散的时候,大可阅读一些趣味性的书籍,或者小说类、杂志等读物。一个松弛有度的阅读节奏,才能让自己在书海中更加来去自如。
我想我会是一个反例。下图是我在六月份的阅读时间波动图。由图可以看来,如果一个人的心跳有如下图,想必早已一命呼乎;即使一首曲子的音调有如下图,弹奏出来也会比广场舞的音乐更让周围群众来得心烦。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并没有找到自己的阅读节奏,一个阶段的阅读时间非常不稳定。稳定并不意味着每天付出相同的时间去阅读,而是即使有多忙,也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相对稳定的时间来阅读。一旦中断了阅读,特别中断了阅读一本书的进程,当再拾起那本书时,很多感觉很多思绪需要重新恢复,对一本书的感触,就不会有预期那么深刻。4、5月份的阅读时间波动图也好不到哪里去,好比得了心脏病的人的心跳图。
于地利,意思是在阅读的时候,要根据地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节奏。恬静的午后,把自己埋在阳光中的沙发里,此时捧读一本经典爱情小说,就是人生一大乐事,时间的流逝此刻已经不重要了,这是平缓的节奏,不用急,不用慌,只需要手捧着一本书,细细品味。而在上班的地铁中,周围人来人往,即使是再紧密的耳塞也不能隔绝掉嘈杂的世界,此刻,何不拿出手机,看上两篇新闻,需知可宅亦应知天下事。浏览网络的快讯,类似于吃快餐,匆匆忙忙,却又是此地最好的选择。如果想与智者对话,那么便应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能够让自己静静思考人生。
于书和,乃指阅读的节奏要因书而异。《越读者》一书,将书籍分为四类,第一种是主食,第二种是美食,第三种是蔬果,第四种是甜食。比如第四种甜食,指的是阅读时没有一定的目的,不为了寻求现实问题的直接解决之道,不为了寻找思想的结晶,也不为了参考或查证,仅仅就是为了娱乐、消遣而选择的书籍,很像是饮食里的甜食或零食,追求的就是口感。我想人在品尝这四类食物的时候,速度是不同的。在阅读书籍上也是同样的道理,要针对不同的书籍,去用不同的节奏把握书本的脉搏,唯有如此,才能更加深刻品味到书本里面蕴含的味道。
没有更好与更坏,每天看2小时或者3小时,又或者看多少本书,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一个阅读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的节奏。
我想最直观的印象是一首乐曲。乐曲是有节奏的,没有节奏,充其量是一堆噪音。正是高低起伏的音调、抑扬顿挫的旋律才组合成一首有节奏的美妙乐曲。阅读亦然,很多的阅读计划就好比那些美妙的乐曲,要根据自己的时间与阅读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的那首乐曲,那么弹奏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不至于手忙脚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