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要求较高的读者,会采取主动阅读的姿态,即在了解一本书之后,对其做出评论。
有人认为,既然作者能够启发读者,那么读者就没有权利对作者进行批评。艾德勒认为,既然读者能够从作者的作品中得到启发,那么他的知识和视野已经上升到与作者同样的水平,因此具备了评论的权利。在了解的基础上,读者做出同意或不同意作者观点的判断,同样耗费脑力。
第九个规则:那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的说:“我了解了。”
为了避免让“不同意”成为“非难”,演讲者在应对批评时,可以先请听众复述自己的论点,确定他们确实听懂了,之后再做出应对。很多时候,当听众无法准确复述时,演讲者便无需赘言。在阅读中要做出评论,也是基于“了解”的基础上。
第十个规则: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人最好调整自己的心态。有的人会沉醉在辩论的胜利中,却忘了辩论的终极目标是要学习真理。比较好的心态是“把不同的观点当做是有可能解决的问题”。人们的观点会发生分歧,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人类复杂的天性,人类既有理性又有感性,有时理性会被感性遮盖,导致他不能公正地作出判断;另一个原因是知识不相当。
规则十一:尊重只属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读者最好能够分清个人观点与知识。
最后,艾德勒对批判式阅读中读者如何能与作者进行“辩论”进行了总结:
第一,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
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抢好辩或盲目反对。
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这要求读者要为自己不同的意见找到理论基础,这样这个议题才不只是被说出来,而且会解释清楚,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