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楚王和秦国议和的条件,是让张仪使楚,张仪如果去凶多吉少。秦惠王表面是说不想让张仪使楚,但是他又不舍得把黔东南、商於,汉中地三地退还给楚王。所以张仪主动请求使楚,最后秦惠王答应了,让张仪为主使,魏冉为副使,让黑雕台全力保护张仪的安全,然后派军三十六万分别屯于汉中、黔东、江州和於城,如果张仪出事,三十六万士兵将于楚卒大战一场。
张仪一到楚国,就被压入大牢,魏冉,车卫秦,天香一起想办法。决定张仪死活的是楚怀王,有可能影响怀王作出决定的有四人:一是王叔,二是郑袖,三是太子,四是屈平。王叔他们恨透张仪,因为王叔他们一些金钱来源,封地都在宛城,宛城被韩国占领,原因皆因张仪是出谋划策的人。郑袖就需要通过靳尚,但最近怀王宠的是魏美人,最后郑袖通过计谋让楚怀王重新宠幸她,然后编故事梦到说张仪死不得,不然楚国有灾难,吹枕边风,但是楚王与王叔商量后,觉得这是郑袖与靳尚的计谋,也是不了了之。鄂君献苏秦的义女秋果给太子做书童,说是奉苏秦之命,让太子救张仪,不然楚国危矣。怀王召见太子,让太子到齐国做人质,太子肯请怀王放了张仪,怀王让他赶紧启程齐国临淄,太子带上秋果一起前去。最后只能靠屈平。
苏秦和屈平得知消息后,赶紧赶往楚国郢都。在张仪行刑,在楚王祭祀的时候赶到,祭祀先行暂停,楚怀王与王叔,屈平到偏殿沟通,而后引荐苏秦。苏秦一开始说楚王杀张仪只是为了泄愤,不为明智之举。又说单是秦国和楚国,再次对战,楚国一定再输。楚王反驳楚卒人多,苏秦便举例以少胜多的案例,并且前两次,秦楚大战,楚国皆输。并告知楚王,秦王已安排三十六万四路秦卒分别屯于汉中、黔东、江州和於城。两国交战,只会更多的士兵伤亡,对两国都不利。苏秦层层递进,楚王显然听进去了。让苏秦某计策。
苏秦让楚王与张仪谈条件:一、秦人归还武关以东与楚,因为武关以西是楚先王所赠,强收失义;二、秦国归还黔东南地,秦、楚保持战前疆界;三、秦人归还汉中地,秦、楚保持战前疆界;四、由张仪说服韩王,归还宛城与楚,楚可割让叶城与韩,使韩王有所得益。
楚王同意,因为苏秦所讲的条件,是他和王叔之前没想到的。要是秦王不同意,楚王可以割让部分城邑与秦。楚王赞同,决定不杀张仪,最后苏秦离开。
感悟: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对于楚怀王这种,直接跟他说结论没用,要循循善诱,让他知道危害,之前二战秦国的时候,屈平就有谏言,楚王不理。这次苏秦层层递进说明,更解决楚王的疑虑,他是同意的。
2.做事的解决方法可以不止一种,多角度去看去解决。工作上,我一般是有plan a 和plan b ,重要项目还有准备plan c兜底,以免项目变化,可以随机应变。
3.不管官场,职场,还是生意场,多一个朋友,多一条生路。知己二三足矣,不需要太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