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亩田地,位于虞国和芮国之间。两国都为此地该归属于谁,而争论不休,久久不能定下结论。
听说西伯侯有德行,于是就让他来裁定吧。两位国君来到了周国边境,看到周人耕地互相让着交接地边,走路的互相让道。再进入都邑,看见的都是男女不同路,白发苍苍的老人都很健壮,不需要别人扶着。到了朝堂之上,士人让着大夫,大夫让着卿,都是彬彬有礼。
两位国君非常惭愧,他们自认为是小人,坚决不要再踏入君子的朝廷了。于是他们所争执的土地,成为了两国的中间田园。
姬昌虽然是一介诸侯,但此时已经成为了天下诸侯的道德楷模。断虞、芮之讼后,诸侯纷纷来找姬昌评判,学习周礼。他们拥戴姬昌,尊称其为王,于是西伯侯正式称王,史称“周文王”。
文王二年,讨伐犬戎,犬戎归降。文王三年,密须投降。文王五年,讨伐邘(yú)国。邘国子孙四散逃走,后世以邘(于)为姓。文王六年,讨伐崇国。
文王宣言,崇侯国君侮辱我父兄,不尊敬长老,判断案件不保持中立,分配财产不均匀,百姓用尽力气却没有衣服穿。因此,我才来讨伐你,只是为了老百姓。
文王于是攻打崇国,但命令手下不要杀无辜的人,不要破坏房屋、不要填埋用水的井,不要砍伐树木,不要食用牲畜,如果有不听从这个命令的人,杀无赦。崇国人听闻此言论后后,就开城投降了。
周朝至此解决了北方和西方的后顾之忧,他迁都丰邑筑造灵台,是为“丰京”。接着文王有向南扩张,势力达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商朝的诸侯纷纷叛离,倒是真成了孤家寡人。
文王伐黎
商朝东部有一黎国位于周国东北部(今山西上党区西南),要想讨伐商国,就得开辟黎国的通道。况且黎国国力强大,人口众多,其国家更是野心勃勃。若不先攻克黎国,即使攻灭商朝,也难以挡得住黎国的进攻。
此时,黎候正好不听商王的命令,于是文王就替帝辛出兵发黎,一举将其攻克,黎人四散奔走,从此远走他乡。
仲虺(huǐ)的后代祖伊听说了周王伐黎的事情,知道商国有亡国危机,于是就跑去向帝辛诉说:
“今,姬昌僭越称王,假借王命,攻克黎国,实在是意在殷都。上天若是断绝了我商国的天命,即便如何占卜都不是吉兆啊。我想并不是先祖商王不显灵了,而是大王您荒淫无道啊。你不揣度天意,又不遵循常规法度。民众如今都像是灭夏之时,希望与你’时日曷丧’。大王您要对此深思熟虑啊”。
帝辛说:“我生来就是一国之君,难道这还不是受命于天吗?”
祖伊反驳说:“唉!你过失无数,但却懒惰懈怠,高高在上,难道还希望得到上天的祈福吗?殷商将要灭亡。您不可不为自己的国家政事努力啊。”
帝辛仍旧不听,行为更加放荡淫乱,祖伊无奈而去,回家后直说:“商王已经无法规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