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老师几次课中都提到了“拧巴”这个词,我特意去查了一下(我想确定这个词的词性——是褒义还是贬义呢?)百度上这样解释:说一个人很(拧巴)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意思.
百度上对于“拧巴”的释义李老师说的“拧巴”就是内心冲突的人所做出来的事(不知道我理解的是否正确,期盼老师指正),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就是从李老师的课上听到的,非常有趣的一个词,所以这个词我印象深刻,让我特别想知道这个词,每次听到这个词也像见了老朋友一样亲切,这就验证了老师所说的你讲什么不重要,主要你讲的让听众接受,听众喜欢听,自然就愿意听你的。这时候你讲什么,他(她)都会愿意听下去了,让人接纳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接纳了我们才能进一步发展。其实这里也就是体现了“信”的重要性。
原来已经有其他人说过“拧巴”这个词了,如此看来,我就是那“井底之蛙”,看来这次我来参加初级研修班就是冥冥之中帮我跳出井底的吧!(这里要感谢李老师和苗老师,因为爱听李老师的课,因为苗老师身上的光环吸引着我,所以我不远百里跑到平度去学习)
有一些朋友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去学了心理学,可是令他们焦虑的事情发生了,感觉到了“拧巴”,拧巴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他们没有学好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吗?还是没有活学活用,也就是没有用心理学的思维(头脑)思考问题呢?答案很明显,所以也就是说意识比知识更重要!
我觉得适当的“拧巴”更有利于我们的进步,因为“拧巴”就不会一直停留在原来那个舒适圈,我们就会想办法跳出来,这个过程就会实现了从感性反应到理性反应直至问题解决了(此时也不觉得“拧巴”了),就达到了悟性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