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批判性思维》第三章(3)

《批判性思维》第三章(3)

作者: JYQC66 | 来源:发表于2017-09-18 20:31 被阅读4次

    抽象的表达也会引起含混不清。

    什么是抽象?

    看维基百科中的定义。抽象,就是抽取事物一些本质的东西,剔除次要的表面东西。这里是把“抽象”当成了动词来解释。

    比如,苹果、香蕉、生梨、葡萄、桃子等,它们共同的特性就是水果。得出水果概念的过程,就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要抽象,就必须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无法找到共同的部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在为了便于解释一件复杂的事情时,对它进行抽象。

    假设,我要给别人解释“数据加密”这个名词,如果是一个小白,我说“数据加密就是通过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将明文转变为密文”,对方铁定一头雾水,什么什么,算法?密钥?什么鬼?

    那为了让对方听懂,我就需要对它进行抽象化。拿“锁”来跟它比较,箱子上加锁是为了保证箱子里的东西不被外人偷走,防盗,而这个特性正是数据进行加密的原因。所以,我可以这样解释“数据加密就相当于把数据锁在了箱子里,人们只能看到箱子而看不到数据”。

    “抽象”还可以当成形容词来解释。抽象的反面是具体,我们可以理解成不具体的就是抽象的。

    比如,“孩子”一词就是抽象的,“孩子”既可以指男孩,也可以指女孩。

    “摩尔有宠物”和“摩尔有条狗”都是抽象的,但是前者比后者更抽象,因为它的范围更广。

    抽象过程是为了更好的解释一件东西或者事情,但是如果描述过于抽象了(注意,这里是形容词),就会跟过于模糊一样,让人难以得出明确的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批判性思维》第三章(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bp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