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其实你很好》第二章 焦虑到底从何而来

《其实你很好》第二章 焦虑到底从何而来

作者: 莹莹微光 | 来源:发表于2019-04-29 22:49 被阅读0次

    认知金三角:认知、行为、情绪。积极的认知,可以激发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固有行为会让我们在一个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圈里循环往复,新的行为习惯则会使我们产生新的认知和情绪。

    每个人的认知都是自己对一件事的主观理解,并不是客观事实。

    当一个人的认知反复被过往经历佐证时,就容易把自己的认知误认为是事实。

    当某种主流认知在社会里盛行时,我们会很容易把它误认为是事实。

    ——所以必须牢记,要养成批判性思维,懂得质疑,而非不经思考全盘接受某种观点。

    当一个人坚信自己不够好,没用,是一个失败者时,可能就不会主动去争取一些机会,很多本来可能属于他的机会也许就这样和他擦肩而过了。

    思维习惯养成史:

    0-1岁,敏感的婴儿期:只能用哭来表达需求。形成的几大核心认知是:我是安全的;我是可以信任他人的;我是好的,重要的,有价值的,值得被爱和被接受的。

    环境一致性会对孩子健康成长起到很大作用。如果外界没在合理时间段内对婴儿需求进行积极反馈,就会进入情感危机状况,产生恐惧和焦虑。所以,在婴儿期有频繁的情绪大起大落,会影响其大脑发展,日后也会严重影响其情绪管理能力。婴儿对照料者情绪变换,人员变换都会有很高的敏感度。所以,婴儿期形成健康的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会对之后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产生积极的影响。

    2-11岁,探索的幼儿期和童年期:

    2-7岁,通常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世界非黑即白,形成“公平世界观”。遇到坏事时,如果被家人训斥,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这种行为,甚至是自己,都是不被接受的。长此以往,我们会害怕犯错,今后也会对自己和他人的过失不接受、不包容、不谅解。

    同时,也会从父母身上学习情绪表达方式。如果看到家人哭后心情变好,会认为伤心情绪和哭泣行为本身,是可以被接纳的。如果总被训斥不许哭,未来在潜意识里就会对自己的消极情绪和哭泣行为进行压抑。

    情感创伤:心理和情感上锁受到的伤害。

    除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事件,还包括一个人觉得自己应该拥有一件事,却没得到它。比如本渴望在某个年龄做某事,却没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这些里程碑事件。

    ——这样想来我的悲观消极性格多半也和有些想做的事没去努力达成有关,内心总觉得有些缺失感。

    关于情感创伤正确的认知:

    情感伤害是个非常主观的事情,很多事情在别人眼中只是一件小事,但有时对一个人却能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

    只要给予一个人所需的资源和情感支持,这个人就一定可以从心理和情感伤害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找回自己的快乐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其实你很好》第二章 焦虑到底从何而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du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