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想法
《文学回忆录》:一场世界人文的寻根之旅

《文学回忆录》:一场世界人文的寻根之旅

作者: 吃货黄小米 | 来源:发表于2019-10-13 10:20 被阅读0次

    终于把木心的《文学回忆录》通读一遍,感触颇深。

    木心在书中把这场长达5年之久的文学讲座,称作一次难得的“文学远征”,而我作为一名“场外观众”,有幸领略了上半场的精彩解说。

    这场文学远征涵盖范围之广,涉及领域之多,恐怕是别家都望其项背的。远至古希腊,近至现当代文学,囊括了中国、欧洲,以及阿拉伯、波斯、日本等众多国家及其流派,带出许多关于历史、哲学、艺术各个层面的深刻见解。洋洋洒洒,可谓是一场博古通今的文化大观。

    从中也可看出木心的艺术造诣之高,文化底蕴之深,令人叹为观止。

    从广义上说,文学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更是全人类的一座文明博物馆,里面珍藏着各个时期流传下来的、浩如烟海的文明遗迹。研究文学,就是在追本溯源,追寻一国的文化之根,乃至世界的文明之根。

    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到,世界文学起源于古希腊的《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中国文学则起源于《诗经》和《楚辞》,在春秋战国打上了诸子百家的底色。此后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终究是在此基础上作的一系列注脚。

    上学时老师常说:中国文化不过是儒、释、道三家的登台唱戏,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相互融合,浑然一体。

    如今想来,方才恍然大悟。中国是世界四大古国之一,然而中华文化这条大河,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流到今天,已经几近枯竭,最终造就了一批形态各异的“流浪儿童”——之所以不把他们称作流浪诗人,是因为诗这种文体,在当今社会几乎绝迹。

    就连木心他老人家也接连感慨:中华文化太过早熟,花期太早,最终不得不面临衰败凋零的命运。

    回过头看看西方文化,由古希腊发家,蕴含深厚的悲剧传统;中途传入希伯来文化,历经中世纪的黑暗,到后来的文艺复兴,最终在近代遍地开花。

    西方文化,简而言之,是以太阳神阿波罗和酒神狄俄尼索斯为代表的希腊精神,和后来耶稣基督的希伯来文化相互交织的产物。

    “好比一瓶酒,希腊是酿酒者,罗马是酿酒者,酒瓶盖是盖好的。故中世纪是酒窖的黑暗,千余年后开瓶,酒味醇厚”。

    而“中国文化的酒盖到了唐朝就掉落了,酒气到明清散光。'五四'再把酒倒光,掺进西方的白水,加酒精”。

    木心这两段关于中西文化的比喻实在精辟独到,三言两语道出了中西文化各自的命运。

    而中国的“中世纪”正好和西方相反,从公元四百多年的春秋战国,到16世纪前后的明中叶,这一千余年间,耗尽了自身的光芒,繁华落尽,最终走向衰落。

    中国的古诗词,是世界文学殿堂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是古人留给当今世界最珍贵的礼物。因而中国又被称作“诗歌的国度”。

    从先秦的《诗经》和《楚辞》,到两汉的汉乐府,再到魏晋南北朝的“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在唐宋两朝大放异彩,到达巅峰,明清渐渐衰落。两千多年,产出无数造诣高深的诗人和作品,蔚为大观。

    在戏曲小说方面,由于多年处于“民间文学”的非正统地位,直到明清才渐渐发展起来,但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也只有四大名著,不得不为之惋惜。

    如今的中国,尽管还有民国时期频出大师,但直到今天,文学艺术领域再没有过大师级的人物,反倒是一些低俗的三流文学占据主流地位。如此,不仅国家未来命运堪忧,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将难逃失传的厄运。

    未来,中华民族又将何去何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回忆录》:一场世界人文的寻根之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eh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