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鱼尾山屋》

读《鱼尾山屋》

作者: 西营思思 | 来源:发表于2024-01-06 08:08 被阅读0次

二十世纪最后一年,余秋雨老师在香港凤凰卫视的帮助下,贴地历险数万公里,考察了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重大古文明的遗址。这中间,包括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来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以人文学者的身份对这么多文明的遗址进行整体性穿越,国内外均无先例。

这次考察的终点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老师在喜马拉雅山山脚下一个叫博卡拉的地方,住进了一个名叫鱼尾山屋的旅馆。余秋雨老师在这里住了几天,对考察的印象作了初步的整理、思考和总结。这次考察,是老师多年来考察中华文明遗址的自然延续。由此,构成了一系列宏大的对比,老师可以在对比中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又可以反过来从中华文明更深入地了解其他文明。老师把写于尼泊尔的思考笔记收入了新版《文化苦旅》,这就是《鱼尾山屋》。

老师从这次首先抵达的希腊文明遗址开始写起,惊讶于希腊文明一开始就展现了人类古代文明的至全至美,几乎到了无可企及的高度。又拜见了比这一切更早一千多年的克里特岛,而感到匪夷所思。匪夷所思的是克里特岛文明所透露出的平等、通透、舒适、神奇,处处显得相当“现代”。其中, 排水系统、卫浴系统的先进和时尚,使人觉得时间停滞了,我们可以一步跨入。

接着写到了埃及,更说金字塔是最坚挺的物质遗迹。因为极权,才能集中惊人的力量营造雄伟的金字塔。但也正是因为极权,使得整个文明不具备足够的可理解性,才造成埃及文明湮灭的如此彻底。

“出埃及”,老师就是用了这个词,并特意说明了要与古代以色列人走相同的路线。我看到这里,特意又听了一遍《出埃及记》,又查了《出埃及记》到底说了什么,又查了很多很多。了解到中东这个悲惨的地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时无刻都饱受战乱的困惑。而这一切还都和犹太人有一些关联,我个人对犹太人是没有好感的。

出埃及后就是中东,这个文明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仇恨最集中的地方。这是一片悠久而荣耀的土地,却是极端主义、恐怖主义的发源地,恐怖活动、人肉炸弹、绑架勒索,在这里都可以不假思索乃至兴高采烈地进行。

然后穿过凌乱的印度文明,来到了这次考察的终点-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在这里,老师带着一个疑问,“没有多少文化积累的尼泊尔,没有独立文明的尼泊尔,为什么能吸引世界各国的文明人来这里?”,再次审视了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成为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个疑问。得出的结论两个疑问都适用,那就是文明的最终要回归自然,文明唯一的道就是自然。

读完《鱼尾山屋》,我深感这是一部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作品。余秋雨老师以其独特的笔触,引导我们反思人类与自然、文明与原始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读书‖余秋雨《文化苦旅》之《鱼尾山屋》

    看到《鱼尾山屋》的名字,无论如何也没猜到余秋雨先生所要讲述的是世界文明与中华文明,也没想到余先生竟有如此壮举,他站...

  • 【今日书摘】人类不可以对同类太嚣张,更不可以对自然太嚣张

    鱼尾山屋 埃及文明所依赖的,是那条被沙漠包围的尼罗河。 它与其他文明之间的恩怨情仇,从古代到现代都显得非常严峻。 ...

  • 山 屋

    清晨 推开一扇窗 土壤夹杂雨水的雾气 捻一缕缭绕 攀束起长发 干净的院子 爬满青藤 一张木桌 放着蓝色的诗 把阳光...

  • 山屋

    台阶上有落叶,石缝里长小草,送我到小屋。 本该打马走高秋,这小雨淅沥却留我于山中。叶落更入眼,草小更抓心,它们都举...

  • 山屋

    今天,我们将第一次亲眼见到我们所居住的“山屋”——江南丘陵214号峰是如何运行的。 历史课已经上过近代史了。210...

  • 【连载】余秋雨:文化苦旅并不苦--17.鱼尾山屋

    背景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博卡拉(Pok...

  • 王屋山游记

    王屋山,王者所居之山,是以得名。 王屋山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源地,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的主峰天坛山,...

  • 近山为仙

    近山为仙,在萨朗科做了几天神仙,几近断网,手机也很少拿起。 清晨,掀开帘子,朝霞入怀,鱼尾峰游来。从院子望去,鱼尾...

  • 爱燕堂诗

    拭桌扫屋任使唤, 莳花浇菜乐达观。 翻书观河魚读月, 品茶望山鸟谈天...

  • 游山恋

    山涂鱼尾鳞,疑似万江行。 举头相思短,夜赶风霜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鱼尾山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fi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