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一个出生在农村七十年代的女孩子来说,我从出生起,就不受重男轻女的爷爷奶奶待见,甚至于连几个姑姑也不喜欢我。父亲是独子,我又是父母的长女,也因为我的到来,妈妈因而吃了很多无谓的苦,受了很多无谓的罪。
也因为爷爷奶奶的不喜欢,妈妈格外偏疼我和妹妹。尽管后来有了弟弟,妈妈也一直疼爱我和妹妹更多一些。
听妈妈说,我九个月大的时候,她要去地里帮着农忙,就把我交给三姑带,中午回家时,我睡着了,三姑就把我放在用大拇指粗的绳子攀的木床上,连张席子都不给我铺,妈妈抱起我,看到我的后背被绳子勒出一道一道深深的血印迹,她心疼地欲哭无泪。
还有一次,大概我五六岁时吧,妈妈的左手拇指生疮了,指甲盖都整个掉下来,痛得整夜整夜睡不着,又不舍得花钱去医院,只能硬忍着。
那时,我们还跟爷爷奶奶住在一个院子里。一天,奶奶煮了一大锅红薯,我饿了,便蹭过去要吃,奶奶一把把我推得很远,说,那是她留着喂猪的,让我这样的赔钱货回家找妈去。我被奶奶一下子推倒,跌坐在地上,就大声哭起来。妈妈在东屋听到了奶奶骂骂咧咧的话,走出来,抱着我无声地哭了。
是的,我的童年是伴着妈妈的眼泪度过的。所以我八岁便开始学会煮粥,炒土豆丝,蒸馒头,够不到锅台,就踩着一个小板凳,而六岁的妹妹就已经知道学着帮我烧土灶。当辛苦了一天的爸妈从地里回到家,能马上吃到热乎乎的饭菜,哪怕不可口,也会开心的笑起来,尽管那笑里还带着一股心酸和无奈。
从记事起,我就特别要强,男孩子能做的事,我都要学会做,并且努力比他们做的更好。比如家务活,洗衣服,做饭,蒸馒头,擀面条,打扫卫生等,我样样都行;地里的活,割草,锄地,割麦子,割黄豆等,我也一样不比那些同村的男生差。而学习,就更不用说了,年年考第一,每学期都拿奖状奖品回家。每每那个时候,总能看到爸妈久违的笑容,那么开心,又那么满足,看我的眼神,也总是充满骄傲和心疼。
曾经,我一度是周围村子孩子们的榜样,哪家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总爱说:你看看人家小芳,干活干活行,学习学习好,你就不能好好跟人家学学吗?伴随着这些话的总是一阵阵挨了打的惨叫声。
从小,我家的家教就很严,只要天黑了,爸妈就不允许我们出门。而我经常会听到左右隔壁的女孩子呼朋引伴的在晚饭之后四处疯玩,不知回家,被各家的妈妈大声喊着回家睡觉的声音。
妈妈总爱说:女孩子家,要知道保护好自己。大晚上的,万一碰到坏人怎么办?后悔都来不及。以至于,直到现在,我晚上都没有随便出门的习惯。
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夏天的晚上,爸爸会搬出两张木床放在院子里,洗完澡后,躺在床上,便能看到宝黛色的天穹缀满一闪一闪的星星。夏风习习,能感觉到皮肤的每一个毛细孔都是舒开的。妈妈会帮我们姐弟仨每人的腹部上都盖一条小毯子,说这样就不容易着凉。这个习惯,我一直保持到现在,并且也教给了儿子,别管天气多热,他都会盖一条小毛巾被在腹部,从不会忘记。
爸爸会教我们指认天上的星星,还教我们一句顺口溜,我一直记得特别清楚:勺子星,把子星,谁能说七遍,到老不腰疼。这句顺口溜必须要一口气说完七遍才行,据说到老年的时候就不会有腰疼的毛病了。我和弟弟妹妹经常一口气只能说三四遍就喘不过气来了,每次憋到满脸通红还不愿意认输,总会惹得爸爸妈妈大声的笑起来,那笑声爽朗而温暖,在以后远嫁他乡的日子里,时时响起在每一次想家的回忆里。
童年,虽然有我不愿回首的记忆,但更多的是我们一家五口相守的幸福,有爸爸疼,有妈妈爱,还有妹妹的懂事,和弟弟的乖巧,这份细水长流的平淡、祥和的时光,是我童年记忆里最珍贵的温暖回忆,并且会暖我一辈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