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杀“熟”了!我今天取消了某个外卖平台会员的自动续费,因为我突然发现,同样的外卖,我每次消费的金额反而比不是会员的要贵。我终于领教了传说中的“杀熟”是怎么回事了。
平台的思路是,对于像我这样已经是会员的消费者,应该已经对平台有了粘性,平台似乎非常了解我,他们认定像我这样的“老顾客”是不会轻易离开平台的,所以他们就敢要我付的价格比别人高。
他们认为“新用户”才是平台需要“拉拢”和“讨好”的对象,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对新用户“下手”的。
那么,平台是如何精确定位消费者的呢?原来平台会搜集很多的用户信息,然后根据这些用户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地理位置、浏览历史等数据后,就可以准确地了解用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等特征,再给出不同的价格和优惠。这种策略的目的,其实是为了留着住新客户——以“杀熟”的方式来优待和拉拢新客户。
其实,不仅外卖,你去打的坐车,买飞机票和其他网购,即使是同一公司、同一线路、同一产品,它们的价格之间也有差别。
商家用更优惠的价格,吸引新客户,至于吸引新客户的成本,就转移到老客户身上。他们内部人员称之谓“先拉过来,再慢慢宰你”策略。所以越是“熟人”,被坑得越狠。
虽然这种方式,最终可能会让老用户产生抵触情绪,从而选择离开。但是平台不怕,新用户会变成老用户,他们会再次成为下一批被“杀熟”的对象。
另外,大数据不仅“杀熟”,还能“杀生”。近日,有消费者反映,两个朋友用相同的链接,购买同样的产品,但新用户收到的商品质量却远低于老用户,他们怀疑自己被大数据“杀生”了。
发生“杀生”的情况,极有可能是平台经营者基于算法等技术手段分析出消费者的偏好,对相同的商品进行差别定价或者区别服务。商家可能利用大数据分析出一个购买者是女性,在选品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同时分析另外一个购买者是男性,未搜索了解过相关产品,缺乏甄别能力,所以平台对不同的购买者发了质量不一样的货。
我认为,无论是“杀生”还是“杀熟”,本质都是对用户权益的侵犯。不仅如此,在大数据面前,用户的隐私泄露,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肆无忌惮的“大数据杀熟和杀生”何时才能得到有效管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