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凡和小一做了三年同学,我们之前又住同一个小区,我和小一的妈妈却从来没有过交集,她在班级群里几乎不发言,学校里的活动也很少参加,难得见到她的身影。我也是那种不爱发言,在群里潜水,非必要不吭声的类型,所以都没有说过话,更别说加个微信了。
直到暑假送小凡去上足球课,碰到了她也在看两个儿子上课,这一来二去,聊一聊,也就熟识了。
加上她微信,是因为我们聊到孩子穿的校服白衬衫沾上污渍特别难洗,她用过一款很好用的爆炸盐,要推荐给我,这样我们才互加为微信好友。
小一的妈妈是我们这一所比较好的幼儿园的园长,平时工作也很忙,所以学校里一般在工作日搞的活动,她是从来都没有时间参加的。
我们在等孩子上课的这段时间,有时候会闲聊,大多数聊的都是孩子,妈妈们只要聊到孩子,总会有聊不完的话。偶尔我也会向她取取经:她是怎么样把两个儿子教育得这么优秀的?
小一妈妈说很谦虚地说,她还真没有什么特别的教育方法,可能是她一直从事幼教工作,对儿童心理还是有些了解吧。从小给孩子们立规矩,养成好的习惯,上学之后也没怎么管过他们的学习,从来不陪写作业,如果要签名就帮孩子们签一下,仅此而已。
两个孩子都比较自觉,哥哥上小学那会儿,弟弟刚上幼儿园,每天她带着弟弟的一起从幼儿园下班回到家,哥哥已经做完作业,在看书等着她们了。
弟弟上学之后,有哥哥帮忙督促着,也不怎么用管。可以说哥哥自身有比较好的内驱力吧。
她分享的有一点是:不刻意去教育孩子,但是日常生活中,会利用一些小事情,做侧面的引导。
比如,她大儿子小学时跑步很厉害,校运会都是第一名的,他的偶像是苏炳添,她那时候还不认识苏炳添是谁,然后她就会去查苏炳添的资料,了解到他还是暨南大学的老师,就利用这个跟他儿子聊,说你看,你的偶像不仅体育好,学习也很厉害,做大学老师的都要学习很厉害才当得上是吧?
还有她也比较尊重孩子,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她只提建议,但不强迫孩子去做。
比如她大儿子因为跑步成绩优异,有一次被邀请去参加区里的比赛,如果比赛表现比好,有可能被选入体校训练。她想让大儿子去比赛锻炼锻炼,她大儿子听说体校要住校,怕被选中,不肯去参加,她也尊重他的选择。
我问她大儿子现在14岁了,有没有出现叛逆期?怎么应对呢?
她说没感觉大儿子有什么叛逆期,他们母子之间的沟通一直都挺好的,他有什么话也愿意对妈妈说。要说变化,就是这两年孩子好像跟对爸爸特别不耐烦,有时候会高声跟爸爸争执,跟奶奶偶尔也大嗓门,也算是叛逆期吧。
这让我看到希望,或许一直和小凡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等两三年之后他的叛逆期来临,或许我们也能平稳渡过。
其实从她这位优秀妈妈这儿,我获得的最大感悟是:育儿先育己,先做好自己,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自己优秀了,对孩子有着积极的影响,孩子也会跟着变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