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不幸的感觉大多来自误解他人,或被他人误解。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它是一种哲学的思辨、宗教的说教和道德的宣传,同时也是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它是我们个人的感受,是身、心、灵完美融合的状态。
任何事情,一旦让你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你专注且沉浸其中,物我两忘,知行合一,始终被一种愉悦的力量所推动,去不断地为之奋斗、创造和探索。完成以后,你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兴奋、喜悦、感动、激励、敬畏和升华,好像因此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你做到了,祝贺你,毫无疑问,你就是一个有过幸福体验的人!
这种体验其实就是一种幸福的极致状态——澎湃的福流。它让人欣喜若狂、如痴如醉、欢乐至极。作者就是沉浸在福流的体验中完成的这本书。希望“澎湃的福流”同样能使大家手不释卷,沉浸其中,直达“福流”状态!
吾心可鉴,夫复何求!
作者简介:
彭凯平:清华大学心理系复系后首任系主任。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一些心理学比较广为人知的现象解释
# 这本《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因中间种种原因,时隔两个月才看完。
整体来说,这是一本积极的心理学。书中从情感、福流、正心、跨界、开拓五个维度阐述了一种幸福的极致状态——澎湃的福流。读起来有点枯燥,但也能从文中看出彭凯平先生在心理学的造诣以及编写本书的辛苦付出。
所谓心存善念,天必佑之,凡事多从正面、乐观的角度去看待处理问题,自己也能在这种调和中得到快乐和释放。
贰:
书中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从情感、福流、正心、跨界、开拓五个章节分别从爱情、感觉、道德与正义、跨界思维、开拓文化等五方面,书中的每一篇文章中,生活体验、科学知识和真知灼见为一体,读起来轻松而深刻,令人久久回味。
这本书对于幸福这个词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那么,什么是幸福呢?很多人一定会说,幸福就是拥有非常好的物质生活水平,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满足,就得了幸福。看了这本书让我们明白,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够完全代表我们已经是幸福的,有了物质方面的满足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感受,追求物质幸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精神上的幸福。彭凯平教授对有关幸福的问题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做出了科学的全新的解答。
前些年很流行一句话:“过度的自负就是自卑”,这句话引申的含义就是说,自负和自卑其实就是一个硬币的不同两面,什么过度了都会引起负面的影响。有位作家曾经说过:“自负的人有的救,自卑的人没得救”,我们最终要获取幸福的标准,就是自信。而自信的标准,除了对他人的认知,更多时候更需要对自我的客观认知。
生活中城市中的人们早已经忘记了如何感受幸福,甚至可以说是丢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我们经常会说,因为生活的压迫和命运的不公平,让我们深陷生活的囚牢,无法达到幸福。其实这只是我们不懂得幸福,不懂得自我反省的借口罢了。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画一幅画,听一场话剧,看一次展览,与家人出游,做一次手工……我们还有太多可以接触幸福的时刻,我们只是被手机和电脑牵绊了太多,以至于没有心思去思考。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专注的事,一心一意做好当下的事,做一个活在当下的人,其实不难。
叁:
前些年很流行一句话:“过度的自负就是自卑”,这句话引申的含义就是说,自负和自卑其实就是一个硬币的不同两面,什么过度了都会引起负面的影响。有位作家曾经说过:“自负的人有的救,自卑的人没得救”,我们最终要获取幸福的标准,就是自信。而自信的标准,除了对他人的认知,更多时候更需要对自我的客观认知。
在彭凯平教授所著的这本名为《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的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章节,就是讲自信、自卑和自负内容的。这个章节的题目是——自信、自卑、自负的边界在哪里。
拓展延伸的说一下这个章节给我的阅读感受,一个人的幸福感其实更多时候来自于对自我正确的认知。现今社会生存压力大,应了很多人常说的那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感官享受所弱化。小时候看港剧,经常会听到里面的一个名台词——情绪病。那个时候非常疑惑这个词产生的意义,什么叫“情绪病”?后来,我们的社会发展已经越来越紧贴甚至超越时代发展的鸿沟,“情绪病”也开启了各式各样的“抑郁”形式,慢慢渗透在我们的社会各个角落。
相较于极端的情绪宣泄,我们在追逐幸福感或者感知幸福感的时候,更需要冷静自持的发现自我内心真正需要的幸福取向,这时真正的自信会带来幸福感的提升。幸福就是自信的代名词。为什么这样讲呢?试想一下,当你开始正视自我价值的时候,你内心的幸福感是不是开始有了质的提升。这就是我在《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这本书中,读到最多的感受。
再延伸地说,如果说国民幸福是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守护者,那么你做好中庸平和的幸福准备了么?!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