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珂倩_520
连续更文第67篇,加油!
随着2002年高校开始扩招开始,至此每年高达几百万的毕业生,让大学生们找工作日益艰难,大学生不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饽饽,随之而来的便是上大学无用论的言论普天遍地。
应该说这个话题一直困扰着我,也是我最不愿意提及的问题,月入三万的摊鸡蛋饼大妈,工地上随便小工也能月入三千,还有工厂里的计件工也能四五千元。而我们寒窗十几载一个月二三千元的工资想想都实在对不起那么多年的学费。
围绕这样的话题,下面这三件事情一定程度地对于大学生的最直观的唾弃,虽然回避多年,但是现在想写出来以求释怀。
01
婆婆坐在楼下,悠闲地和邻居聊天,刚开始气氛非常融洽,而随之的对话,让聊天戛然而止。
邻居: 你家儿媳妇上班能拿多少钱?
婆婆: 二三千块钱。
邻居: 啊,这么少?我家儿媳妇在医药器械厂上班,手才快呢,一个月四五千块钱呢。(听到我微薄的工资张大嘴的吃惊,之后说起自己儿媳妇时,一脸的得意洋洋。)
婆婆: ……
我相信那时的婆婆心里的阴影面积很大,她一度引以为豪的儿媳妇在收入上让她说不起话来,也更让她没有再提及我上过大学,而邻居家的儿媳妇从18岁就开始养活自己了。
02
她,我的大姑子,比我大一岁多一点,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没有继续读书,而是跟着一个亲戚在当地一家酒店做面点。之后经人介绍,进入一家休闲品牌店做销售,后来做了这家专卖店的店长,在淮这样的四线小城,收入三千以上,她俨然把自己当成成功人士的典范。
而那时的我,收入也就不到二千,所以她对我没有直接说过什么,但是我能从她自信满满的话语「我老公收入四五千呢」,已经听出来她对我的不削一顾。
几年前的某一天,她已经在家全职,聊起工作,她特别自豪地说,就我这样的出去工作,随随便便不得三四千,然后话锋一转,你看你们这些上过大学的有什么用,拿那点可怜的工资。她说这话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样下接,只能耐心听她说完,她发表完上大学无用论后,看我没有吱声,也识趣地没有继续说下去。
被赤裸裸地鄙视,导致我哑口无言。
03
他,80后,当16年志愿兵退伍后转业某区法院干后勤,工资三千多。我认识他源于政府的一个惠民工程,我们在工作中认识,由于工作比较闲,我们有很多事情闲聊。
某一天,我们照例闲聊,他说到他如何通过关系,放弃高薪的殡仪行业,来到永远不会失业的公检法系统,又说到和自己一起转业的人员,有一半以上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在家待业。
当他欢天喜地地把自己三十几年的人生经历说完后,他指了指一个小区的某一幢楼说,我的一个初中同学就住这个小区,在大西北一个农业学校上完大学后,没找到什么正经工作,现在在给人送货呢。
最后他不忘记补充一句,上大学有什么用,花那么多钱还给人送货,也挣不了几个钱。说这话时,他用蔑视的目光审视着那位落魄的同学。
我不知道他的同学具体情况,我没有反驳而是礼貌性的笑了笑,对于不熟悉的人,我对于他只能礼貌性地倾听而后不发表意见。
诚然,在淮这样的小城,不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普遍四五千元,在企业单位收入三千元以上的工薪阶层就有种打败大多数人的感觉。
不管是亲戚、邻居还是同事,他们一定程度地反应了当今一些人对于大学生的态度,在当今以钱途衡量的价值观下,我不能跟他们说,大学生们有远见,有情怀,有重新开始的决心和勇气,而这些恰恰是他们所鄙视的。可是鄙视归鄙视,我们想只要自己看得起自己,奔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向前,相信未来的你不会这么一直落魄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