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人生目标比较模糊,不妨用另一种途径找寻它。
《习惯力》这本书的结束语提到了一个方法,很有借鉴意义。
主要意思是这样的:
想象你是一位95岁的老人,临终前,突然有个机会,让你回到从前,以帮助他人在工作中取得更多成绩,并且过上更好的生活。让你给他们提一些忠告,你会说什么?
或者,作为老年人,你很清楚哪些事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如果让你重新活一遍,你会怎样安排自己的个人生活和事业?
花点时间,想象一下,用几个词概括一下自己的建议。
一旦写下这些词,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只要按照你写下的内容去做就可以了。这就是你的目标。
每个人的目标不同。选择是自己的事情。
作者通过调研,总结出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说的:
第一个主题:享受当下的幸福。
许多人说过去太盲目追求自己没有的东西,结果却忘记享受自己已拥有的东西。记得舍弃掉这个说法,“当….的时候,我就会很幸福。”,学会从当下的生活中找出幸福的意义。
第二个主题:陪伴朋友和家人。
高龄之下,病痛之中,真正惦记和关心你的,不是公司、事业伙伴或同事,而是你的亲人和朋友。所以,平时多花点时间陪家人。
第三个反复出现的主题:“跟随你的梦想”。曾经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总是会快乐一些。现在就去追梦吧!
并不是宏大的梦想才值得做,那些小小的梦想也同样值得做。即使别人觉得你的梦想荒诞,那又怎样。这不是他们的生活,而是你的。
很少有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些梦想可能一生都无法实现。关键并不在于“我是否让梦想变成了现实,”,而是“我是否为之努力过了”。
作者做过一项调研,询问那些更有机会跳槽获得丰厚待遇的未来管理者,为什么选择当下的公司不离不弃?
他们的回答依然含有上面的三个主题:在现在这个公司工作能找到快乐和意义;我喜欢这里的人,像一个大家庭;我可以追随我的梦想,这个组织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让我可以做我真正喜欢做的事……
答案永远不是钱的问题。人们真正在意的一直都是幸福、人际关系、追随梦想和人生意义。
那么,就把这些人生智慧用在当下的生活中吧。
结合我自己,会怎样行动呢?
一是不为难自己。心中有梦想就去努力,没有实现也没关系。但要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
第二,照顾好身体。身体的病痛会影响情绪,影响梦想的实现。 不要过度的消耗自己的身体,吃喝拉撒睡,保持正常的状态。
有了好身体,自己不受罪,还可以有能力照顾和多陪伴家人。
第三、培养好习惯。体现在生活、工作、社交和储蓄等各方面。收获的是满足感、幸福感。
生活上,日常打扫卫生,整理收纳,按时吃饭,洗漱习惯。
工作上,专注一心,履行职责。
社交上,鼓励他人,赞美他人。
金钱上,学会储蓄。不乱花钱。所谓“乱”是感性的存在,随性、攀比、贪欲。学会计算,尽量克制自己。明白贪婪、懒惰是人的本性,而这种本性有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躲避危险,但有的时候也可能让我们陷入困境。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