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大家刘白羽说:“每一部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
先生的坦诚之言,说明他难以忘怀少年时代的那段既娱悦又 痛苦的磨难生活。往事并不如烟,回首自然情真意切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 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 —卡尔维 诺(意大利) 《为什么读经典》 它经历了时间历史的检验和一代代读者挑剔的 眼光。任何国家、任何年代的读者都可以从书中寻找 共感,汲取精神养分。其实,经典离我们并不遥远,周 树人也并不可怕。今天让我们打开《朝花夕拾》,一起 去看看鲁迅先生的记忆中飘零着哪些花儿,你能拾 起哪些落英。
[PPT PPT展示 展示]“ ]“直到一九二六年的秋天,一 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 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这时我不 愿意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 1.20世纪20年代末,社会上爆发了多次青 年流血惨案,“五卅”的血迹未干,“三一八”惨 案又至,给鲁迅的精神带来了很大的震荡。 2.鲁迅也受到了政治迫害,被政府通缉, 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一度避难于西城的 莽原社,后又辗转于山本医院,在法国医院的 地下室里也待过一段时间。
:随着我们对《朝花夕拾》了解的深入,
鲁迅的人生轨迹也越发清晰—— —他 1881 年出生于
绍兴,17 岁到南京求学,21 岁赴日留学, 28 岁回国,
45 岁写下《朝花夕拾》,1936 年逝世,享年 55 岁。这
一路中, 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 每一件事,之于鲁迅
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学生要想将 10 个篇目正确归类到地图相应的
位置上,就需要充分了解篇目的主要内容,并认真梳
理故事的梗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文章之间
的勾连,进而观察到篇目的顺序即为鲁迅的成长顺
序,同时也就能充分理解鲁迅写作《朝花夕拾》的缘
由。在阅读步步深入的过程中,学生作为阅读主体,
反复“亲近”文本,即时交流阅读感受, 逐步加深对作
品内涵的理解。这是阅读个性化表达的一种有效路
径。
活动一:绘制鲁迅的人生地图
活动二:探究鲁迅的成长之路
活动三:撰写阅读推荐词
阅读教学中,读与写总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精读
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阅读推荐”。阅读推荐不
同于读后感,一两百字即可,学生不会因此产生抵触
情绪,同时,因为字数受限,学生必须择取一个角度,
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内容、 艺术手法、语言风格
等进行提炼,然后才能将自己在读、赏《朝花夕拾》过
程中最深刻的感悟记录下来。
为降低难度,教师可以先摘取当当、亚马逊、豆
瓣等网站关于《朝花夕拾》的编辑推荐词,让学生初
步感知“阅读推荐”为何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阅读
感受,尝试给《朝花夕拾》写一则阅读推荐词。
学生一:《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
成长经历与心路历程。这里有温情而美好的回忆,这
里还有丑恶而荒谬的记忆,这里有回忆的世界与现实
的世界的冲突,有抒情的柔美,也有深沉的悲怆……
学生二:遇见《朝花夕拾》, 你会遇见许多鲜活的
人物,善良又有点愚笨的长妈妈,性格倔强却富有正
义感的范爱农,严谨治学为人真诚的藤野先生, 古板
却又有点可爱的寿镜吾老先生……他们构成了鲁迅
的记忆。阅读《朝花夕拾》, 能让你走近鲁迅的生活。
阅读是一件乐事。在阅读的不同阶段,教师应始
终以活动设计为核心,让名著阅读变得灵动、有趣,
在激活学生思维的同时,也让学生愿意往作品的深
处探寻。
(一)结构探讨 《朝花夕拾》一书,除去《小引》和《后记》,共十 篇。第一篇到第六篇写童心,第七篇和第八篇写青 年时代面临的人生道路的抉择,第九篇和第十篇写 怀念师友,回顾自己走上文学之路的经历。通篇来 看,《朝花夕拾》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过渡,前 五篇以叙述鲁迅先生童年时代生活为主,从三味书 屋开始走向少年、走向社会,重点展现了几个人生的 片段。如果说前六篇以记事为主的话,后四篇则以 写人为主。同时,篇与篇之间也并非彼此孤立。 可见,作者在创作《朝花夕拾》时有比较完整的 构思,这就给我们以启示:在引导学生阅读本书时, 既要关注作者片段的回忆,也要从整体上去思考其 意义、价值和特色。
从课本中的指导和钱先生的教学可知,《朝花夕拾》以专题形式开展研究学习,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从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出发,在课本的三个专题外,还 可以设置“批判与歌颂”“绍兴民俗”“死亡意识”“遗 失的美好”“《朝花夕拾》中的动物世界”“白描手法的 使用”“鲁迅与父亲”等。在开展专题研究时,既要关 注单篇文章,也要关注整体。如长妈妈的形象,就要 从《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等文章的相关文 字中去提取和分析。
一、思维导读课——激发兴趣,明确阅读计划 思维导读课通过教师引导下的活动,让学生粗略感知整本 书的内容,功能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读的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可以借助与本书相关的影视作品,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 可以巧拟谜题、故设悬念,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还可以引导 学生读序阅跋,浏览目录,提取要点,了解概貌。无论采用何 种方式,都是调动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参与读书活动。 兴趣的“保鲜”需要合理的计划支持。在感知全书概貌的 基础上,我通过制订阅读计划来分解整本书的阅读任务,真正 做到有效阅读。于是我将前期阅读本书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 阶段是阅读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应的阶段目标、阅读建议、阶 段评价。以下是阶段一的范例展示。 阶段目标:快速阅读全书,感知作品主要内容,了解鲁迅 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经历;初识鲁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初 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阅读建议:用一周时间快速阅读全书,了解十篇文章分别
写了什么内容,罗列一下书中出现的人物(阶段二的目标是精 读全文,对人物描写进行批注)。 阶段评价:阅读方式评测,回顾本阶段的阅读,从四个方 面对自己的阅读做出评价,前三项在相应的括号内打钩;知识 内容评测,基本内容积累型,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 冰求鲤”“ ”“ ”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封建孝道 的虚伪和残酷。 ①批注式语言赏析型: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 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说到自己急急诵读的 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品析策略推荐:推敲修辞、推敲词语、推敲句式、推敲标点等。 ②表达看法型,在文学作品中,把作者情感传达给读者的 媒介有很多,作品的色调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色调有冷暖之分, 读完《朝花夕拾》,觉得这本散文集的色调是怎样的?结合文 章内容阐述理由。 设计目的:搭建合理支架,帮助学生会读、读懂、读好, 培养阅读的关键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