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560929/a8dad29a808da84b.jpg)
犹记得30年前第一次坐火车T54从上海出发去乌鲁木齐, 第一次看到山是长什么样子的,第一次穿越山洞的新奇,好奇的我一直盯着窗外的风景,虽然对于他人是熟视无睹的事物,但是对于我这个第一次出远门的小女生真的是全新的感受。
也或许从那一刻起,我的内心被植入了喜欢远方的因子吧。因此对于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出差,我从来不会觉得劳累,反而一直很享受各种出差到不同的地方。
这一次到兰州,我也选择了T班次的火车,而且也发现好像整个路程和当初去乌鲁木齐是大致一样的。查了路线才发现我这次去兰州的班次T204和当初T54是一样的,就是去到乌鲁木齐的。这就是巧合吧,第二次这么长途的坐火车竟然是相同的路线。
轨道没有变化,但是沿途的一切却已经截然不同,绿色的丛林已经没有当初那么葱葱郁郁,河流已经不见当初的清澈,可以理解房子从窑洞变成了砖房,但是山洞依然是山洞。
记得当时兰州是到乌鲁木齐的中间站点,对于沿途人文建筑的改变很能理解,但是却也发现沿途的自然景观也是诸多变化。
也或者是我心境不同了吧,因为不再对那些高山和山洞有新奇的感觉,也或者是我也是把那些景观当做了日常所见了, 不再有那种初见的新鲜新奇了吧。
当时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去探索自己从来就不曾想像过的地方,对于那些个未知的地方,都是无尽的好奇。现如今即使是自己从未踏足的地方,那一份从心底的好奇和新奇似乎已经早已远离我了。
对于没有听过和见过或者到过的地方,自己变得已经从容不惊奇了,就那样自然而然的来到那里和接受她了。也许这就是成熟或者成长吧,不知道是好是坏,但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回幼时的心情了。
既然这样,那就以现在的心情来一场不同的一人之旅吧。虽然不再有小时候的味道,但是说不定可以找到另外一种心情也未尝不可。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8560929/baa6f5dd1231cdb5.jpg)
然而,探索新心情的想法刚开始不到半天,就被车厢里面所遇见的一个家庭雷到。
车厢里面一对父母带着一个10岁左右男孩,另外一个父亲带着一位15岁上下的男生。整整一天多的行程,小男孩一直很恬懆,但是父母从头到尾都没有阻止或者斥责,甚至觉得自己孩子就是活泼聪明。
才明白现在的教育真的是变畸形了,小男孩会讲英文,会能言善道,但是人品没有教育的话,将来只会成为一个废渣吧。
父母教育了他需要大方,所以他想把吃的东西分给对方,但是他无法接受对方不领情。反复几次强迫对方一定要接受自己觉得好吃的东西,无论对方说不喜欢吃也是不可以。最后对方父亲退回东西才告一段落,而小男孩父母觉得自己小孩还很好,可能还觉得对方不知好歹吧。
晚上小孩自己不愿意睡觉,然后他的做法就是强迫周围所有人都不可以上床休息,不断叫嚣。父母也是听之任之,其他人没有人回应他后,他竟然在自己床上拼命砸闹到晚上12点左右,父母也还是没有任何举动。然后他父母自己准备睡觉了,那个父亲在半夜里面和小男孩比叫嚣声音大小,才总算安静下来。
第二天起床后,小男孩父母自己继续睡觉,然后他一个人起来后不断招惹男生一定要陪他玩耍。理由还很充分,对方不应该玩手机游戏,所以就是应该陪他玩。对方实在不理他后,自己马上又玩游戏去了,而且强迫其他人陪听,因为他把声音调很大。
他的父母也是奇葩,好像教育他:只要是加了一个“请”就表示礼貌了。所有他强迫或者要求对方帮忙的,只是加了一个请字。
自己躺床上要求一位比自己父母年纪还大的人:“请你过来,我有事情要你做 !”。 其实是要求那位长者给他拿什么东西,而小男生的父母对于他的行为完全无视,还一再纵容,或者说他们觉得自己小孩所有的要求都是正确的,其他人也必须是服从的吧。
或许是我比较偏见吧,总觉得这种孩子智商再高,人品都是有问题的。反而走上弯路的概率很高,因为他永远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到极致了吧。但是父母还很自豪的觉得自己孩子很优秀,很擅长交际。
如果只是注重智商教育,而无视道德礼仪修养教育,那么教育就只是徒然而已。人品低劣的高智商只会给社会更大的危害而已,何谈社会进步呢!
反观另外那对父子,或许那个年长一点男生没有那么活泼,也不是最擅言辞,但是他给人的感觉就是比较谦卑有礼貌的。对于小男生的骚扰,他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不耐烦,只是尽量的推却。对于车厢里面的其他人,没有特别热情,但是一旦有人需要小帮忙的,他还是挺主动的。
作家但丁说过:道德往往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智慧常常不能填补道德的空白。可见,道德比智慧更为重要。人与人的天赋有所不同,但是个人的品质还是可以在后期培养的。真心希望这个社会可以变得更加温暖,而不是以所谓的高智慧占据最高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