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学而篇的第二章
接下来我先恭读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白话:有子说:“其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好冒犯在上者,很少啊!不好犯上,却好造反作乱的人,那就更没有了。君子专注用力于根本之处,根本立起来了,大道就会由此而生了。孝悌,应该就是为人之根本了吧。”
有子是孔子的弟子,姓有名若,在孔门弟子中只有三个人称子。凡是子曰,都是指孔子说。另外两个称子的,一个是有子,一个就是曾子。只有游子与曾子并称子。前人称有子“重厚和易,勇于为义”。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孝悌之行也。君子务修孝悌,以为道之基本。《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我们看这个孝字,老字下面匕换成子,就是孝子。承老即为孝。孝悌的意思是,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悌。人身来自父母,兄弟情同手足,故需孝悌。
好犯上者,鲜矣。好,喜好的意思。上,在自己上位之人。犯,冒犯。鲜,就是少的意思。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即是说,一个人如果懂得尊敬父母,尊敬兄长,他就不会去冒犯在己之上之人。通俗说就是不去冒犯领导。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作乱,即是做悖逆争斗之事。一个人连领导都不会冒犯,怎么还会去造反作乱呢?这样的人是没有的。
安身立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专注致力。本,是基也、根本。“本”字,上面一个木,下面一横,本在古文中当树讲。本就是根,看一棵树的枝叶,要看他的根,他的根决定了枝叶的生长。
有子告诉我们,本做起来了,其他的就立起来了。所谓基,而后可大成也。
其为仁之本欤,仁字,一个人,一个二,就是两个人的意思。随时随地,你要心中想着他人,不能只顾自己。为人及行人孝悌乃行仁之本,人能有孝悌之心,自能有人心人道。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善事兄长,仁爱之心就从亲情里生发出来。儒家讲的爱是次第之爱。由此及彼,可以推广开来,从父子之爱推广到上下级之爱,由兄弟之爱推广到朋友之爱,再由夫妻之爱推广到天下男女之爱,都是人的亲情演绎出来的,所以,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文化的根。无论是儒释道哪一家都一样,道家有《文昌孝经》,佛家有《地藏菩萨本愿经》,儒家有《孝经》。所有的成就,全是从做人开始。
孝悌忠信说到这里呢,我也有一些感想。以前没学经典之前听到过一些言论,说儒家的忠是愚忠,孝是愚孝,说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话听上去虽有些过激,但内心还是有很多疑惑。假如父母做了一些错事,有一些不合理的愿望,我们也要遵从,也要顺着吗?这不是是非不分吗?
去年在文化传统平台听杨杰老师讲《孝经》,其中第十五章谏诤章,就说到这个问题。
曾子请教孔子:“关于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的内容,弟子已经听到老师教诲,斗胆问一句,儿子听从父亲的命令,这可以算得上是孝了吧”?
孔子就说:“是何言与(欤)?是何言与(欤)”?意思是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就讲了天子、诸侯、大夫等有了诤臣才不至于失去天下,偏离正义。父亲有直言进谏的儿子,父亲的行为才不会陷入不义的境地。面对长辈行为不合时宜的情况,儿子要向父母挚诚进谏,盲目地没有原则的听从父亲的命令,这又怎么称之为孝呢?孝顺,顺从的是性德不是欲望。
去年我参加线上读书会的时候,就这一章分享了我在孝道方面的亏欠。因为我离母亲比较远,母亲身体又不好,平时都是姐姐们在照顾,我觉得自己特别不孝。然后老师就讲了一段话,我印象非常深刻,在此分享给大家。
大意是这样的,当有服侍父母之心,即是世间最宝贵的心。可欲之谓善。一念善,万念而相随。今天呢我们已不能像以前一样,一大家人在一起,生于此,老于此。我们因循着今天的情况来行各自的孝道。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父母身体的一部分,关键就是安,安好自己,父母就安。不在父母身边,我们依然在行孝。正己安人,正己安父母,正己以安天下!行道,即是行孝,行孝,就是以自己每一个当下的身份去行道。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导读,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师友指正,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