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巴是在沁多草原播种希望的人。
“强巴”这个名字是藏族人对科长父亲的认可,因为他祈请雪山大地,他们视他为族人。强巴也像无数藏族人一样,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那片雪山大地。
强巴作为那个时期难得的文化人,对未来有敏锐的洞察力。除了一心为沁多草原着想外,他还要为草原的人们播下希望的种子。为此,强巴在仕途上遭遇挫折后,开启了人生的另一份事业——办学校。
在游牧民族的观念里,人生来就是放牧的,识字念书不是他们的向往,也看不到实际好处。经过千辛万苦,在前头人、现公社主任角巴的帮助下,强巴在沁多草原的“一间房”建起了全县第一座小学,自己当起第一任校长,为沁多草原培养出第一代读书人。从这个时候起,“强巴老师”的名字四处传扬,牧人们把他当作草原上的“神”。
有了成功的先例,人们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更多的牧民把孩子送进学校。人怕出名猪怕壮,名气大了,容易招致非议。学校的名气大了,有人打学校主意;强巴名气大了,有人打强巴主意。在历史长河中,此类事件层出不穷。
这种时候,考验的就是人心。百姓心中有杆秤,能称出好坏;老天那里也有杆秤,能平衡世间。强巴对草原人的真心付出,人们不会忘记;他播下的希望,也早已生根发芽。世间多磨难,患难见真情。
他播下的希望,既救了自己,又传递着更大的希望。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代人的事,需要世世代代的努力。强巴的学生从他手中接过希望的种子,用心浇灌,不断绽放着绚丽的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