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游记 6

作者: 叮_咚 | 来源:发表于2024-07-17 21:07 被阅读0次

    6

    御碑亭 御碑亭的侧面

    走出兰亭,穿过月亮门,又是一个院落,又是长长的连廊,廊下墙壁上又是满满的碑刻。继续穿越月亮门……

    终于,穿过一个写着“翰墨流芳”的月亮门之后,一座红柱黛瓦的方亭呈现在眼前,上书“御碑亭”三个大字。

    往下看,喔,好大的一个碑呀,黑底白字满满的行书,笔法流畅,线条匀圆丰满,整体雍容俊逸,极其引人注目。这就是焦山碑林6个独立成馆的地方之一——乾隆御碑亭。

    这座碑高2.43m,宽3.14m,厚0.60m,立于高大的底座(底座高0.81m,宽3.44m,厚0.93m)之上,更是卓尔不群。而且整个碑座四周都刻着九龙云水深浮雕,这龙可不是可以随便刻的,皇家威仪立显。

    整个碑刻工精湛完美,据说在我国雕刻史上都很罕见,而且碑如此巨大,真是令人惊叹。

    那么,这座碑是如何来的呢?

    我们都知道“康乾盛世”,乾隆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他回顾自己60年的执政生涯,觉得自己有两件事最了不起,一个是平定西部的叛乱,另一个就是南巡了。

    乾隆终其一生南巡六次,每次必来焦山,这块碑是他第五次南巡并在焦山住宿时,留下的御笔。

    所谓御笔就是皇帝亲笔写呀,我拍的这张照片是碑的阳面,密密麻麻都是字。绕过去,碑的阴面也是如此,这位乾隆爷可真是勤勉呢。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做皇帝的主业就不说了,乾隆一生还留下了一大堆的诗文,尽管文采并不是很出众,但勤奋不是假的吧?就说这块碑吧,阴阳两面竟然是两篇不同的文章。

    阳面碑文主要写的是乾隆帝从金山乘船来到焦山,用苏轼韵写下了金、焦二山的特点,以及自己不同的感受。

    据说乾隆帝把金山比作谢安,把焦山比作王羲之,然后来了那么一句“吾意在此不在彼”,这话可是在焦山说的呀。看来乾隆帝认为这两座山都不错,然而,状元只能一个,那就是焦山了。

    乾隆帝可真是喜欢书法呀,连打比方都离不开书法。资料称乾隆擅长行书,他的书法主要取法赵孟頫、董其昌。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前面说到焦山碑林几经战火,毁损殆尽,后来又经历了那场浩浩荡荡的大革命,那这座御碑亭是如何幸免于难的呢?

    第一种说法,人们齐心协力把碑放倒,在上面盖上瓦砾等废物,藏起来躲过一劫。

    第二种说法,人们把碑的表面糊满烂泥,风干后刷上石灰,写上大字——“为人民服务”,落款毛 泽 东。

    我喜欢第二种说法,既现实又智慧。那么巨无霸的碑,想放倒可不容易。而毛爷爷,在那个年代,谁敢撼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焦山游记 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zo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