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家远的地方读大学,虽然远,其实也挺好的,现在已经慢慢习惯一个人独立生活,学会和别人打交道处事圆滑,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努力改变认生的性格,在教室里努力学习,在部门中认真工作,在好友圈里吵吵闹闹,好像也没那么想家了。只是每次回家之后都不想回学校…总有那么一会怅然若失的感觉,但一旦投入了正常学习生活就没有这种强烈的感觉啦。
这个问题我反复想了很多次。我一个人拉着箱子,穿过学校门口一大堆送孩子的车辆,爸爸妈妈们提着行李拉着孩子从我身旁经过,留下我一个人拖着行李。
我常常在想,我为什么要在离家1300多公里的浙江上学?如果要用几个词来形容一下独自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是种什么体验,大概就是,新奇,孤独,小心翼翼,强大以及成长吧。
受别人不用受的苦,念别人隔三差五就能回的家……其实,这两年,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
之前我以为中华民族冬至都该吃饺子、过年都会包饺子、粽子都是甜的、汤圆和元宵是一样的、惊蛰是要吃梨的,我也以为哪里都有焖面的。后来我发现我错了,这只是北方的习俗,甚至是山西的习俗。我在浙江上学,很多南方同学告诉我,他们过年根本不吃饺子,吃的是年糕。在南方,冬至吃的是汤圆,粽子吃的是咸肉粽,惊蛰不吃梨。南北方文化的差异真的很大,在吃上的差别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待人接物的方式更是相去甚远。
除了文化之外,南北方的风景更是不同。短的假期自己都会到杭州附近的景点看看,苏州乌镇西塘上海南京武汉,用脚步去丈量,用心去感受。上了大学的自己早就告别了被爸妈牵着游览景点的自己,看过的风景也真的能对得起自己走过的路。
如果我当时没有飞到离家一千多公里外的浙江,我想我也不会真切地感受到南方文化,可能只会狭隘地用北方文化来判定中华文化。而现在就不一样了,走进了南北方许许多多的博物馆,才真正感受和理解到了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且不说仅仅在中国文化差异就如此之大,到了国外可能会有很多的感受。
离开了家才发现,有家的地方才是天堂。大一的时候,离家近的同学可以经常回家。我问他们,回家感觉怎么样,幸福不幸福。他们也淡淡地说,就那样吧,哪有你说的那么夸张还用幸福这个词。可是我觉得,回了家真的是幸福的。
有爱你的爸妈,有家乡的饭菜,关键是,冬天有暖气啊,冬天在这被冻成狗是真的。回了家就再也不用吃外卖了也不用挤食堂了,有爸妈宠着,家人陪着,确实幸福。
想当年我也是个逛超市不看价钱的潇洒姑娘,反正有我爸妈结账的,但是过了20岁,就不想再多问爸妈要钱了。
家在本省的同学基本每次回家先逛超市买一堆零食日用品,再逛逛商场买买衣服。回寝室的时候必是穿着新衣服,后面的爸妈拎着大包小包送上楼来。羡慕已经不足以表达我当时的心情。
四个月回一次家,每次回家都会发现爸妈不如上次回来的时候年轻。一直以为妈妈永远不会老,大一第一次回家就发现原来妈妈的眼角也慢慢有了皱纹。一直觉得爸爸很年轻的但是最近一两年爸爸也长了很多白头发。一直觉得长大还很远,爸妈不会老。这次终于逃不过了。但愿我们长大的速度比爸妈老去的速度快很多。
到了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才知道,家也不是想回就回,能不能抢到票,有没有时间,有没有钱,这都是需要考虑的事情。回家对我来说真的不是一件任性的事情。
每年的中秋、清明、五一、端午、国庆以及家人的生日。这些节日都不会在家里,明明学校放假,可我就是回不去,火车一趟20个小时,机票往返上千,我是真的回不去。
最难过的或许就是自己生病或者家人生病,真的觉得好孤独,只属于我的一种不能回家的孤独。
在离开家之前,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多么强大的一个人,也不是让人值得骄傲的孩子。
以前的我经常拧不开瓶盖,去火车站忘带身份证,去超市买东西找不到在哪,出门分不清东西南北,迷路也看不懂百度地图。我很奇怪像我这样的人自己一个人时怎么没走丢过。然而,我能独自过的很好,这也是离家两年教会我的事情。
我不是拧不开瓶盖,是我不愿去拧开;记性差的毛病多吃几次教训也就改了;方向感不好就牢牢记住地标的方向,总算在附近能分清东南西北;一个人的时候,迷路了只有百度。最终在一路的摸爬滚打中终于学会了以前都没有学会的事情。
一个人推着40斤的行李挤公交赶火车去机场;没带雨伞却赶上下雨;赶上末班车回到学校。
我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这让我知道,世界有多大,家有多好,我多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