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武老师的书,会生出很多的共鸣,虽然这本书已经下架了,但里面有很多观点确实值得深思。
爱是回应,是看见摘抄:
1、原始的生命力都是带着攻击性的,一个人必须将他带着攻击性的生命力展现在关系中,以此和另外一个同样如此真实的人建立关系,然后才能得到亲密,并被救赎。
2、 本能上我们喜欢走的路,是注定走不通的。
3、希腊德尔菲神庙有一句箴言:人啊,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则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一提的。
4、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每个人都可以被看成一个能量泡,这个能量泡在成长中,必然要伸展自己,伸展就是攻击性,而攻击性,是人最原始的能量。
5、 由此可以说,生的能量和死的能量,其实是一回事,差别只在于,是否被看到。
6、 爱,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如是说。
7、 理想的家庭结构-夫妻关系是定海神针。
8、 人,都活在轮回中。依照佛学,万事万物都是在轮回中。
9、如果能深入到一个人内心深处,也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心中,也藏着祖先们共同的意识。
10、 弗洛伊德说,攻击性和性是人类的两大动力,温尼科特则说,攻击性即生命力。
11、 你注视着深渊,深渊也注视着你。
12、 美国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说,一个完整的生命即是一个英雄之旅,完成了这个旅程的人,最后会发现,外部世界的善与恶,和自己内心的善与恶,是一回事。
13、 爱是什么?爱是回应,是看见,是链接。
14、 现代心理学,如存在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都说,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说自我实现,而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成为你自己”。
15、 若发现自己是巨婴,不要自我攻击。若另一半是巨婴,那么,你可能至少有一个思考:你为何会选择巨婴?很可能是,你心中也住着一个巨婴。
16、 适当满足——当你想满足的时候,尽可能给予高质量的回应——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并带着热情。
17、 无论如何,都要学习真实,以自己感觉为中心发展真自我 。
18、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的说法,家庭最好是,大的就是大的,小的就是小的。
19、 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在于,人必须从自身出发,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根据自己的感受,做出各种选择,根据自己的感受,活出自己的生命。
20、 在人际关系中,亲密,很重要。 界限,同等重要!
21、 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如是说。
22、 关系中最重要的是链接,能量由此得以流动,彼此都被滋养。
23、 巴菲特说,他生命中最有价值的教诲,是父亲一再对他说:尊重你自己的感觉,你越是别具一格,别人就越喜欢对你说三道四,这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坚持你自己的感觉。
24、 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缺乏链接时,他因而是身心分离的。
25、 一个人的生命是否丰盛,关键在于,他与其他存在是否有活生生的关系。
26、 大师们常说:修行,就是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
27、 伸开双臂,如果你还想被拥抱的话。 我最喜欢的诗人鲁米如是说。 试着鼓励你的孩子,鼓励你的爱人,也鼓励你自己:伸出双臂,如果你还渴望被拥抱的话!
28、 放下对错,只有爱恨;放下评判,只有感觉。这真好。世界在摇曳生姿。所以关键是,享受流动。
29、 心外无物,心外无法。我们必须回到自己的内心,学习聆听内心,向内心深处寻求答案。
30、 可以说,婴儿初期和妈妈关系的质量,决定了一个人和其他万物建立起关系的质量。
31、 弗兰克说,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就降临了。
32、 精神分析有一个术语——见诸行动,意思是,一些情绪太难受了,你不想承受,于是把它变成行动。拿头撞柱子,看上去很疼,但如果观察自己的内心,会看到让自己更为难受的情绪
33、 “顺其自然”的核心就是接纳和驯服。 你顺其自然,同时为所当为。为所当为,就是继续做你该做的事情,也即,让所谓坏的、失控的情绪或者生理过程去进行,然后你去做那些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说该工作就工作、该吃饭就吃饭,经常这样去执行就会奏效。
34、 如果你想驯服你的想法,包括你想让你不舒服的一些身体感受早点过去,其实最好的一个方式就是知道这并非你能够轻松控制得了的,顺其自然让它发生就好了,同时做你该做的事情。 在我看来,顺其自然里藏着一种很深的东西,就是接纳。
35、 好的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抱持性环境,这主要有两点:当孩子把事情做好时,夸夸他们;当孩子受挫时,支持他们。
36、 真实的我们,其实都不是那么好相处的。
37、 一切都是投射。
38、 我常说一句话:意识层面微风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
39、 没有回应,就是黑暗;有回应,就有了光。 不仅要回应,而且回应要及时。
40、请“看见”痛苦者的痛苦感受,确认他们的痛苦感受是多么真实,不要粗暴地进行评判,更不要朝相反的方向说。
41、 感受被看到,就是最好的治疗。
42、 不断问,怎么治疗啊,有什么方法,就是焦虑的典型表现。这时,不妨静下来,去看看,你的内心在发生着什么。
43、 碰触了自己的痛苦,才能懂得别人的痛苦;碰触了自己的黑暗,才能容纳别人的黑暗。并且,真碰触到时,会发现痛苦中有馈赠,而黑暗即是力量与生命。
44、 核心自我的养育,其实就是,父母允许孩子做自己,允许你的能量,以你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45、 人际关系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别人的不同意见或负面情绪,自己有多大的容纳空间。
46、 作为养育者,父母去做一个好的容器,能容纳孩子的负面情绪与不同看法。也即,当孩子有负面情绪,与父母看法不同时,理解并接纳它们的存在,并让它们在关系中表达、流动。
47、 真爱,源自真实。关系中,“我”与“你”互为镜子。
48、 让头脑安静下来,打开感官,接纳某个事物传递来的各种信息,而后成为它。
49、 一切事物都在发出它们的呼唤,让这些能量流经你的心,它会读到这些信息是什么。
50、 做事时,重要的不是头脑多聪明,而是让能量流动起来。能量流动起来后,它会自动指引你走向何方,这就是所谓发挥,而超水平发挥,都意味着能量充沛而顺畅地流动。但能量流动需要空间,如头脑总是在妄动的话,就意味着能量一直在被切断。
以下是我通过模块读书法拆解提炼部分观点:
问题:
什么是巨婴?它讲的是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吗?对于我目前所学的育儿知识有什么样的一个扩充?
答案:
1、巨婴,指的是一个成人虽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但心智和精神上仍保留着婴儿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
2、作者从心理学阐述了人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人的心理发展阶段,通过对比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的分析“孝”与“顺”。
3、作者非常排斥“哭声免疫法”,并且一再强调各阶段儿童成长发育所需的心理供养,并带出了很多的心理学名词,比如说足够好的妈妈,容器,自体和客体等等,需要进一步去学习。
抬杠:
作者讲的巨婴,我是挺有感触的。当时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并没有阅读这本书,对这个词非常有感觉。当时就只觉得我哥不就是一个巨婴么,在他成人的身体里住着16岁孩子的心智。
但看完这本书,我又有了新的感悟,我自己不也是巨婴么,虽然现在多了些觉察和更多的学习,但曾经我也是这样的啊,尤其是在育儿这块,我犯了很多的错,在孩子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投射,就像现在,我大儿子和弟弟相处的很多模式不就是在轮回我曾经对他的模式么,我不是也在重复着上一代人的养育方式么?
很多时候,我没有办法做到真实,我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隐藏着自己的感受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我永远是停留在头脑层面,只想着把问题解决了,而很少从感受层面出发,很难去倾听对方,很多时候都是事后觉察,没有办法做到事前就觉察到,所以,这也是我需要修的一门功课。
价值:
这本书里很多的观点值得提炼,我比较有感觉的有几个观点:
爱是什么?爱是回应,是看见,是链接。(试问我们这一代人,有多少曾被父母这样看见过,就是因为没被看见,没有很好的链接,所以才会在工作中,在人际交往中寻求外在的认可,希望被他人看到,似乎只有这样才证明自己有价值,而不是从自身出发,内心并不充盈,所以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常会身心疲惫,爱之杯是空的,即没有获得足够的爱又怎么能够付出爱呢,我们都是在被爱的过程中学会爱别人。所以,把自己照顾好,学会爱自己很重要。)
真爱,源自真实。关系中,“我”与“你”互为镜子。(最近听到一句话,说的是一个想攻击你的人,其实是和你在共享同一个创伤。我们都是在被攻击的时候,学会了攻击!从被攻击者→成为攻击者→又攻击别人→使别人成为被攻击者和攻击者→……,总有一些走不出去的人,在这个模式里陆续传递,互相感染,互相共享这种模式。这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了。关系中,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不是你对我进行投射,就是我对你进行投射,多一些觉察,少一些投射,丰富自己的内心。)
好的父母,可以给孩子提供抱持性环境,这主要有两点:当孩子把事情做好时,夸夸他们;当孩子受挫时,支持他们。(育儿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心理学作为基础,我们想要给孩子一个怎样的原生家庭和生长环境,决定了未来期望他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所以,最好的养育方式,就是退到孩子身后一米处,跟随其后,当他需要我们拥抱的时候,伸出双手;当他委屈难过的时候,倾听陪伴,做他的容器;在他们需要展翅高飞的时候,带着爱放手。)
最后,用歌德的话说就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