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羲之的“鹅头点”

王羲之的“鹅头点”

作者: coolyaml | 来源:发表于2022-12-13 08:31 被阅读0次

    1, 鹅头点。

    这种点的书写,要求一根毛轻微入纸,笔停在某一个点上,通过笔锋的转动,完成左右圆弧,一高一低状如鹅头,最后轻轻出锋。在这么小的空间里,既要同时完成这么几个动作,又要让这个点不至于太大,是非常有难度的。

    二,柳叶点。

    在二谢帖的手札里,“良”和“承”的第一点,都采用了柳叶点。

    跟鹅头点一样,也需要轻微入纸,然后在运行过程中转动毛笔,用毛笔的侧毛形成一个圆弧,最后从中间轻轻出锋。

    整个形状象一根肥肥的柳叶或是兰花叶子,或是象一个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

    三.蝙蝠点。这种是最难的点法。从墨迹上看,是一笔成形的,但在书写过程中,相当的复杂。不唯如此,对笔和纸的要求也非常高,一般的笔估计是写不出来的。

    它的特点是,轻轻入纸,笔锋停在某一点,转动笔锋,继续往下动作,再转动侧锋,形成另一个面,最后轻轻出锋。

    使整个点有三个小面,四个尖角,外形很象展开的蝙蝠。丧乱帖中的“荼”字左边一点,以及十七帖的“足下”的“下”,运用得很多。

    四,两笔点。

    一个小点,用两笔去完成,以构成不同的形态,史上恐怕只有王羲之愿意这么干。

    丧乱帖中的慕字第一点,从墨迹上分析,是先半个点,然后重新起笔写后半个点,这也是王羲之搭接笔法的特征。还有十七帖的下字,左边一点也是由两笔完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羲之的“鹅头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ba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