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严书记女儿事件炒的火热,
好事者不遗余力地探寻事件背后的疑点,爆出三大疑问,
疑问一:严副书记是否“毫不知情”?
疑问二:涉事教师是否被开除?
疑问三:严副书记能负担起贵族幼儿园的学费吗?
德宝宝却凭着职业特质,
角度刁钻地提出一个大家都忽略的问题:
小孩为什么打人?这是事件演化的导火索。
我们从新闻里了解到,
2018年5月11日,成都金苹果爱弥儿幼儿园班上有位女孩打同学,
老师将她单独安排座位的决定误发到了家长群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老师很正常的一个操作——
将打人的小孩隔离在一个区域,不让其他孩子受到伤害…
等等,小孩......她为什么这么暴力???还是女孩子!!!
德宝宝小时候,不要说打同学,就是骂同学都要学着口形再“雅”骂……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说:“若家中人之举动文雅,他(儿童)的举动大概也会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语粗陋,他的言语大概也是粗陋的。”
模仿行为其实是通过观察和仿效其他个体的行为而改进自身技能和学会新技能的一种学习类型。模仿是人类天生的本能,儿童更是模仿力,表现欲最旺盛的人生阶段。特别是学龄前的儿童,很容易就可以模仿父母的行为(包括语言,动作,和智力)。还不懂事的小孩,就很容易学会不好的行为!
倒不是说严家肯定有长期家暴现象才会让小孩有打人倾向,只是父母在孩子养育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不夸张地说,父母就是孩子的天花板!!
所以说打人只是其次,改过来就行。
但其母亲随后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不是站在客观立场的角度,
先从自家孩子打人该怎么解决出发。
而是急忙表示自己孩子的正确性不容置疑,甚至将丈夫的官职搬出来唬人。
撇开政治不讲,这种父母的做法也是极其错误的。
从事件看,大家都默认小孩打人是真的。
我们都知道犯有过失需要受到处罚,就像偷窃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否则社会就乱套了,没有人愿意去认真工作。同样,小孩犯错也必须有惩罚措施,这样才能让他长记性。
所以很多网友戏谑:
凭什么道歉,小孩应该先惩罚。
而很多父母对自家孩子犯错也是这么做的,
但遗憾的是,
以上全错!!!
大部分父母的惩罚方式都错了。
惩罚确实有效,但也讲究“惩法”。
在中国,如果一个十岁的孩子因为淘气,意外地摔坏了家里的电视机。
孩子可能会很内疚和恐慌,其父亲可能会冲上来将孩子打骂一顿。
这时,孩子的内疚和恐慌很快就消失了!
为什么??
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的心理就有了“我摔坏了电视机,爸爸打了我,这就相互抵消了。”
从父母的角度看,打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孩子更像是父母的出气筒。孩子先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又被父母暴打。
可见,
一味的惩罚并不利于孩子的反思和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聪明的父母又会反问了,
既然打又打不了,骂又骂不得,
那我们该怎么办??
不急,让我们看看下面一个案例。
在一个法国的普通家庭,一个小孩不小心打破了一个很值钱的花瓶,然后又用胶水将花瓶粘合,这样的小伎俩自然瞒不过大人。晚上,妈妈就发现了花瓶的“不对劲”,于是妈妈叫来小孩问他:“谁打破了花瓶?”,孩子假装镇定,说谎说“他看到一只猫从窗户钻进来,打破了花瓶。”母亲一听这一套,就知道必定是孩子的谎言,因为窗户是关着的,不可能有猫会自己开窗户。但是母亲接下来的操作跟我们大部分中国妈妈不同。
母亲假装相信了孩子的话,等到晚上快睡觉了,将孩子叫了过来,拿出一块巧克力递给孩子说:”这块巧克力奖励给你,因为你运用神奇的想象力,设计出了一直会开窗户的猫,记住以后千万不要丢弃这难得的想象力。”
紧接着,妈妈拿出了第二块巧克力,对孩子说:“再奖励你第二块巧克力,因为你精心修补了花瓶,虽然不那么完美,但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修花瓶需要特殊的胶和专业的技术,如果你感兴趣,我明天带你去古玩店看看艺术家的手艺。”两块巧克力过后,这时孩子脸已经彻底红了,随即主动承认了错误。
德宝资深心理咨询赵凡仪老师解释说:
“父母对不能实现期望目标和犯有过错的孩子,与其采取体罚,打骂等强硬措施激起孩子逆反心理,可以用临时取消对他们的注意/关爱/赞扬/鼓励,使其暂时失去心理上的满足,引起其内心矛盾斗争,激发他们正确的行为动机,并抑制其错误的动机。心理学上把这种方法叫做心理制裁效应。”
贯穿整个过程,再来看这个花瓶事件我们会发现:法国妈妈的眼光是放向未来的。
充满希望地鼓舞,无论是想象力的鼓励,还是艺术手艺,甚至是对小孩犯错的纠正(以后,每当他撒谎时,两块巧克力就会浮现在他眼前。。。)
而不是计较在错在哪里,然后揪住那个点集中火力攻击,把孩子当作泄愤机器。而且整个过程,妈妈都采用温和的语气。妈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家长对孩子的错并没有进行体罚,反而使用奖励的方法,使孩子自我产生了一种内疚的心理,从而实现了心理制裁的目的。在效果上,这比单纯的体罚来得更加深刻和有效。
德宝宝遗憾的是,严家的家风并不“严”。其后严书记更是指出已经离婚三年,女儿由母亲带。暂且不管背后的真实性如何。经过这次风波,严家已经支离破碎。而中国还有多少家庭父母,在错误的教育道路上一错再错,却仍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这是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悲哀。德宝心理愿作为一只旗帜,在传播家庭健康心理理念的路上砥砺前行!!
老师金句:
1.模仿的敏感程度和相应的吸收能力构成可塑性,儿童在这方面是远远超出我们成人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可塑性和模仿力也在减弱,三岁之前的儿童有太多的可塑空间和可能,二十岁的年轻人还有很多的可能,而五十岁中老年的可能就不是很多了。所以教育要趁早。又因为儿童模仿和吸收能力的惊人,所以环境尤其是有父母主导的儿童长期生活的家庭环境就至为重要。
2.父母对不能实现期望目标和犯有过错的孩子,与其采取体罚,打骂等强硬措施激起孩子逆反心理,不如用临时取消对他们的注意/关爱/赞扬/鼓励,使其暂时失去心理上的满足,引起其内心矛盾斗争,激发他们正确的行为动机,并抑制其错误的动机。心理学上把这种方法叫做心理制裁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