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概念的理解:
第一,价值是什么?
一辆布加迪威龙的例子,当汽车撞到了墙上之后,物质并没有变化,但是价值灰飞烟灭。原因在于,布加迪威龙的价值本身存在于这辆汽车的原子排布信息上,当信息被破坏了之后,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因此,人类知识的信息,融入物质之后,创造了价值。
第二,信息的传递
当我在超市买了一个牙膏的时候,我买的是什么?我买的不仅仅只是牙膏的使用价值,我也买了制造牙膏的知识信息,牙膏的对于牙齿健康保护的信息,以及牙膏的使用方法信息。换言之,牙膏是一个信息的载体,是前人想象力的具象化。这整个东西被我买了过来,我相当于是站在前人知识和信息的肩膀上,这体现了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承。产品提高了我的能力。
第三,想象力的进出口
看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产品,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知识技术储备。比如,当智利向韩国出口铜矿,而韩国向智利出口汽车的时候。可以看出,铜矿本身是蕴含更少的想象力的,而汽车则凝聚着人类的想象力。从这一点上来看,韩国的想象力具象化能力比智利更强。
第四,学习的经验性和社会性导致知识的传播低效率
知识信息在全球的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这个主要原因在于学习的经验性和社会性。经验性指的是,学习本身是需要经验积累的,比如一个人学会游泳,是不可能仅仅看书就能学会,他还需要不断地练习,这个练习是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而社会性指的是学习是需要周围的人传授的,也就是说他会收到地域范围的影响,比如在中国学习计算机编程,就比在非洲肯尼亚要方便很多,这就是地域的限制。因而收到经验性和社会性这两个因素的影响,知识的传播是有比较大的阻力,这个阻力很多时候比物质本身的阻力大很多。比如,把制造汽车的原材料从非洲运到中国的阻力,要远远小于从中国把制造汽车的技术传播到非洲,从而在当地制造汽车的阻力。所以,基于这种特性,使得世界在知识信息分布不均匀的时候,倾向于物质围绕着知识聚集地运动,而不是知识四处传播。
第五,人比和企业比
所谓的人比,指的是知识所能传授到一个人头脑中的极限,而企业比指的是一个企业所能容纳的最大知识量。当知识量远远超过一个人比的时候,就需要人群的分工协作;同样的,当知识量远远超过一个企业比的时候,就需要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不过,这里面有个特别之处需要指出,企业的规模大小,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和企业外部市场之间的交易成本的比较,换言之,当企业内部管理成本小于外部市场之间的交易成本的时候,企业倾向于自我扩张,增加更大的企业比;当企业内部管理成本大于外部市场之间的交易成本的时候,企业倾向于把业务外包出去,自己只保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也就可以解释了,为什么互联网的出现,导致了出现很多小而美的企业。因为互联网的存在,极大的减小了市场之间的交易成本,所以大量的企业,与其自我组件和管理大量不熟悉、不内行的业务部门,不如增加开放型,缩小自己的规模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第六,产业分布和知识分布
由于人比和企业比特点的影响,往往一个特别巨大且复杂的产业形成所需要的知识,会逐渐演化出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而且这个产业越复杂,知识网络就越大,而且越难以迁移。而小的知识网络,由于比较简单,所以会分布在世界各地,但是大的复杂的知识网络就只能产生于特定的一些地方。这个就像是一个七巧板,当你越大的知识网络就像是一个超大的七巧板,当你想要把他从一张桌子移动到另外一张桌子的时候就越困难,这里有很多条件会限制他的移动,比如一次性需要整块移动,但是模块越大越困难,其次移动到另一张桌子的时候,那边需要有对应的板块,但是因为你要移动的七巧板越大,另一张桌子上能和这个七巧板匹配的板块就越小。另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产业分布和知识分布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产业分布能够影响未来周边的知识分布,且该地区的知识分布也会逐渐影响他后续的产业分布。产业分布和知识分布的特点中,还有一个比较明显,就是越是能够生产复杂产品的地区,其产业也非常多元化,而只能生产单一产品的地区和国家,一般也无法生产处复杂的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