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xiǎnyǔn)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戌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gǔ),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kuí)。
君子所以,小人所腓(féi)。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
春生豌豆苗亦新,
曰归一年岁又暮。
无室无家因猃狁,
无暇起居猃狁故。
夏日豌豆苗亦柔,
归日无望心亦忧。
又饥又渴忧心烈,
无法归聘缘奔波。
秋日豌豆苗已刚,
曰归一年岁又阳。
战事未有终了时,
总盼归期未有期。
路边猛见棠棣花,
还有君子之大车。
戎马威仪壮心骨,
一月三捷捷报多。
四牡骙骙行大路,
士兵且随君子车。
象牙做弓鱼皮袋,
保家卫国有尊荣!
昔我往矣杨柳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
老来还乡却迟疑,
只因内心多悲伤!
《小雅·采薇》是《诗经》中备受后人推崇的一篇。从语气上看,这是一首远征边疆战士写的诗。
全诗共六章,头三章写这个战士盼望回家,但年复一年又回不了家,他的内心很痛苦。第一章这个战士的心情还算舒缓,到了第二章,他的心情就有点急迫了第三章写忧心特别内疚啊,总盼归期未有期。从第一章的“薇亦作止”到第二章的“薇亦柔止”,再到第三章的“薇亦刚止”,三句只换了一个字,就把时光诗意化了。其实这头三章,写了人上两怕:一怕美人迟暮,二怕时光重复。美人迟暮总让人伤感,而时光重复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折磨。
但《诗经》就是《诗经》,它不会沉溺在这种怨恨焦渴中,所以在第四章这首诗猛然有了一个超越,而这种超越让灰暗的生活,瞬间复活。诗风从第四章开始出现了一种非常高昂的气势。这种气势的转变,首先是源于心念的一转。先前是那么多抱怨:我不能回家,我没法定亲,我没法回到故乡……但一旦从个人的小我转到了保家卫国的高度,生命便生出了骄傲。而这种骄傲使得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变成了真正的战士,更从战士变成了诗人。第五章写他作为战士的骄傲情怀:作为战士的骄傲打败了一切,打败了生命原先的那种灰暗、重复,也打败了我们对生活的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他这个时候想的不是回家,而是如何能够在战场上“一月三捷”。诗的最后一章,有人认为是《诗经》最好的一章,这段为什么写得好呢?如果说头三章在写内心的焦渴与抱怨,第四、五章在写作为一个士兵保家卫国的骄傲,那么最后一章便是写生命的寂寞与痛苦,写一个士兵归来时的老无可依。“雨雪霏霏”不单写大自然带给人的迷惘,而且更多在写这个老兵苍老的内心——寒冷、悲伤、迷惘。他曾经那么想回家,但在“雨雪霏霏”中,他不敢前行了!家,还在不在?父母,还在不在?妻子、儿女。兄弟、姐妹,还在不在?这一切他一无所知其实,归来有时比流浪更可怕,于是他“行道迟迟”,内心对“家”无限焦渴,却因为害怕 看到结果而不敢回家,因此结尾的两句让人觉得无比沉痛:“我心悲伤,莫知我哀”——我的内心如此悲伤可有无人知道我为何伤痛。因为人生总有种痛说不出口、如果对方跟你的经历不同就无法产生深刻的同情。所以说,欢乐可以分享,而痛苦,只能自我吞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