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识就能教育好孩子?
我原来想,在孩子长大过程中,懂很多的各种知识,特别是心理、教育的知识就几乎可以教育好孩子了。后来看到很多有文化的优秀的父母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弄得特别疲惫特别伤心,孩子事实上出现了各种问题或者在他们眼里出现了各种问题。这让我重新思考到底什么东西是真正作用在孩子身上的,怎样的教育是有效的。
我在董卿的《朗读者》节目中看到一位名叫麦加的著名作家,我对他不了解,但他的很多作品被搬上了荧屏,如《解密》、《暗算》、《听风者》,小说《暗算》还获得矛盾文学奖。这样的人知识不会不渊博了吧,不会不对生命有更深的解读了吧,但面对孩子的青春期问题,如孩子拒绝谈话沟通,情绪暴躁不安,回家立刻关门等等问题,也是焦虑万分、束手无策啊,最后他把原因简单归结于青春期“荷尔蒙的作用”。
我发现作家未必懂教育的,我想着心理学老师总该懂人的心理与教育了吧!在一次心理协会组织的学习活动中,有一个自我介绍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工作十年”的老师,在活动中,努力争取成为了另一个老师咨询的对象。这个老师介绍了读初中的孩子的学习情况:整天想着玩,打游戏,无心学习,成绩很差,请很多家教都没有用。该老师一直强调:儿子是三代单传,都希望他能够光宗耀祖,现在连个高中都考不上,身为爸爸觉得很失败。老师的焦虑与无助情绪让人印象深刻。从这件事我领悟到不只是心理、教育知识丰富就能教育好孩子的。
这里面哪里出问题了?我想着前者或许是专注于工作,很少的陪伴与沟通,遇到问题没有有效的方式解决。我想着后者或许就是孩子承担着太大的家族希望而没有把生命仅仅还原给孩子。这使大人产生过度的焦虑,在焦虑情况下是很难产生教育智慧的。
没知识的父母也能教育好孩子!
我的邻居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看到人总是笑呵呵地主动打招呼。在缺吃少穿的贫穷农村硬是培养出了三个大学生:大儿子成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科学的教授,二儿子成为南京市武装部门的干部(她偶尔自豪说他的儿子能文能武),女儿最后也考取研究生。她常常讲以前的故事,自己的身世啊,经历啊,结婚后遇到的事情啊,我也总是饶有兴致地听。她说起二儿子高中时谈恋爱,女方希望毕业后结婚,她儿子也考虑高三毕业就就业。在没有钱又有压力的情况下,她鼓励儿子继续读书,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劝说儿子,就算卖了房子也让儿子读书,这个劝说过程中没有态度上的强迫,没有情绪上的暴躁,而是用现代教育流行的“温和地坚持”的方法。最后她儿子听从妈妈的话,考上军医学校,从而改写了人生。我很佩服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能有要读书的预见性,能有力量说服成人的儿子,然后我就感叹这才是真正的爱呀!
无独有偶,我的好朋友的妈妈,也是我一直想认识的人。在农村,靠着农活,养大四个孩子,还把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人:大哥是重点大学毕业的,现供职南航,并执着追求着文学梦;妹妹是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大弟成为有才华的音乐人;小弟也毕业某重点大学。如果说一个孩子的成才还体现不了父母的教育智慧,所有孩子的成才也必然体现着父母的教育智慧。这种智慧不是他们懂得多少教育理论,懂得什么教育方法,而是以他们友善的为人,以他们温和的个性,以他们朴素的观念,以他们同样爱孩子的心等滋养着孩子的心田,让他们感受爱并将之成为自觉成长的力量。
教育是一件什么事?
有知识未必教育好孩子,没知识也未必教育不好孩子,教育到底是一件什么事?我在一个栏目中听到关于对事情的分类:简单的事,重要的事,复杂的事。简单的事如刷牙,只要做就行了;重要的事,如考试,计划好坚持做就会有结果;复杂的事就是你认真按计划做了,也不能预见到结果,这里影响的因素很多,教育就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概括影响的因素,无非就是家庭的环境,学校的环境与社会的环境。家庭环境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影响,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是师生的影响,社会环境中重要的是同辈的影响。所以,其实我们能实施影响的就是在家庭中,也是最重要的影响。而父母的影响中,应该不是环境的优劣,不是条件的好坏,而更深刻的应该是父母内在东西的影响。我还不能说清楚这种影响是怎样作用于大脑,但我大概知道什么东西是需要的,缺乏这样东西就会导致问题出现的,那就是——适度的爱!这个适度就非常难把握了,所以,教育真的很复杂!
如何进行教育?
不能因为教育复杂就无所作为吧!所有事情都是有规律的,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认为,在进行教育中,需要思考几个问题。
1、教育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这如一艘在海上航行的船,只有把握了方向才能到达目的地,教育中只有把握正确的大方向,才有可能抵达理想的彼岸。所以在教育上必须进行观念的深化与优化,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我认为第一是生命的教育,第二是自立的能力,第三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我们看到太多哪怕是受过高等教育有知识的人对自己与他人进行生命的伤害,如果我们从小就引导孩子认识生命是如何进化的,卵子是怎样在众多的精子中成功授精并经过漫长时间孕育为生命的。我想如果在他们人生的底色里饱含着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那么将来就会少很多违法犯罪。我想如果从小到大引导孩子具有独立的意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来他们才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怨天尤人,而是踏实学习,那么不管他们从事什么行业,自立于社会就没有问题。我想每个人都不是孤岛,离开社会都不能生活,所以我希望他们成为社会和谐的人,没有夜郎自大,而是善于学习与合作,世界能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
我想,如果能在生活中,以大方向为指引,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调整修正与实践,那么我们父母关心的好成绩与孩子的幸福人生会是自然的到达。
2、具体各阶段中的侧重点
事实上,我对这个内容没有系统的学习,更没有深入的实践,所以所写的都是主观零碎的看法,我也希望以这个为起点激励我更专业系统地学习。但基本上认为,0—6岁,安全感、亲密感的培养,父母要多花时间有质量的陪伴;6—12岁,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小学的重点不是在考多少分,而是打下好的学习基础、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好好写字、规范作业、多看书、多背好的文章,基础性、工具性知识背牢记死。小学习惯好的孩子上了初中家长就基本不用太操心了,基础不好的孩子,上了初中后才是家长头疼的开始。13—15岁重点是实现思维转换。小学生学习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然而,上了初中就逐渐过度到以抽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了,微观、抽象的内容越来越多,分子、细胞、符号、字母、空间等知识大量出现,这既是教的重点又是学的难点。15—18岁逻辑思维达到高峰,这个时候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比如人生、命运,培养志向等。
学然后知不足,写更是知不足,教育是个常谈常新的基础重要问题。最后发现,孩子的教育常常是父母的自我教育问题,只要父母做到“无公害”,孩子按照自身自然地发展,基本上都能健康成长,当然,做到无公害本身就需要很好的自我教育啊!我时常想,孩子都是带着大人美好期望如天使般美好的降临人间,为什么最后千差万别,出现各种问题,甚至天使变成了魔鬼,这许许多多的疑问需要我真的踏踏实实、孜孜不倦地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