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喜欢看金庸的小说,喜欢江湖儿女的深情,遗憾于相忘江湖的结局;看古龙的小说,感叹于无敌于世间的大侠风范,期望有一天也能仗剑走天涯。去年金庸先生去世,举国哀悼,他的逝去,是一个时代结束 ,是那个年代江湖的结束。现如今,网络小说横行于世,尤其是玄幻小说更是大行其道,却少有精品文章出现,同样是江湖,却没了以前的味道。不过,在这之中,总有一些作品,能够或多或少地从中继承一些风骨,不谈超越,只是几分神似,也足以让人感动。有个白狐儿脸,佩双刀绣冬春雷,要做那天下第一;
有个白狐儿脸,佩双刀绣冬春雷,要做那天下第一;
湖底有白发老魁爱吃荤;
缺门牙老仆背剑匣;
山上有个骑青牛的年轻师叔祖,不敢下山;
有个骑熊猫扛向日葵不太冷的少女杀手;
这个江湖,高人出行要注重出尘装扮,女侠行走江湖要注意培养人
气,宗派要跟庙堂打好关系;
而主角,则潇洒带刀,把江湖捅了一个通透。
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利用空闲时间看完了这本书,这本在中国网络小说界赫赫有名的武侠小说,感触很多。可能是因为年代差距有点大,在看金庸和古龙的小说的时候,我会喜欢那些情节,但那些文字多少会让我读起来,有一种阻滞感,感觉那样的文字,到底还是太过文雅,我这种大老粗欣赏起来自然困难。那是那个年代的风味,有些遥远,让我难免有些不适。相比之下,《雪中悍刀行》中的文字,显然更加亲切一些 ,我也更容易带入其中,一些略显潮流的梗,我也能深得其意。相较之下,反而那文字略显粗陋的江湖,更能吸引我的注意。
雪中悍刀行有一张庞大无比的世界观,江湖,庙堂,沙场,读书人三种场景,各有各的风味。江湖上,有一甲子以前无敌于世,仗剑天涯,风流倜傥的李淳罡,更有无敌于世间一甲子的天下第二王仙芝,;庙堂之上,碧眼儿张巨鹿一人之下,专心做着国家的缝补将;沙场上,有那马踏江湖,铁骑破春秋的人屠徐晓,白衣兵圣陈芝豹,也有那大将军顾剑棠刀法无双;至于那读书人,有那写书之人黄三甲,抄书之人谢观应,毒士李义山,纵横于春秋,搅动天下。每个世界都有自己的法则,互相却又影响,盘根错节。看似宏大的世界观,其实从始至终,都是天下之事,离阳,北凉,北莽,这就是天下,群雄逐鹿,在每个世界里。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每个人物极其平衡的设计。放浪形骸的纨绔徐凤年,也会为了北凉百姓,死守边关,喜欢剐下妇女胸部的褚禄山,却如哈巴狗一样,向世子殿下献殷勤。每个人都是立体的,有善也有恶,却让这些人更加鲜活,“技术活儿,当赏”。大侠有大侠的风范,偶尔也会市侩一下,高高在上的藩王,也会突然想和山间的农夫聊上一聊。也会有人活得并不顺利,却也幸福一生,那些看似风光的背后,又有多少心酸泪?人心难测,有背叛,有反目,有些人心甘情愿赴死,有的人为了苟活出卖一切。一切的意外,其实本是意料之中。陈芝豹叛凉,张首辅自杀,都是在顺势而为罢了,又有谁能说对与错呢?
江湖,是这本小说的核心,也是他最吸引我的地方。天下的人,都会盯着那天下第一,才有了江湖儿女的前赴后继。每位宗师,各有特色。李淳罡甲子前无敌于世,仗剑天涯,一手两袖青蛇闻名于世,却困情于绿袍,惜才于王仙芝,自困于听潮阁下。一句“天不生我李淳罡,剑道万古如长夜”,道尽其风流写意,复出之后更是一气破甲一千六,潇洒离去,实属真风流;天下第二王仙芝自困于武帝城,无敌于世一甲子,过天门而不入,要为人间守天门,痴于武道,以无敌之姿,压得整座江湖喘不过气来,实属真无敌;曹官子棋术顶尖,三入皇宫,来去自如,一心惦念着复兴西楚,一生挚爱曾今的王妃,最后一人攻城太安城,散于人间,只留青衫儒圣之名,实属真潇洒;邓太阿倒骑毛驴,手持桃花枝,行走世间,一生痴于剑道,不管江湖,不问庙堂,实属真超然。每个武道宗师,各有特点,各不相同,构成了这个五彩缤纷的江湖。
当然,书中对女子的刻画,也可圈可点。胭脂评第一的白狐脸儿南宫仆射,第二的不输南宫的陈渔,还有那徽山紫衣轩辕青锋,等候秦王八百年的白衣洛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湖不只有男儿的意气风发,也当有女侠的风华绝代,这才是江湖。
看了整整一个月,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找回了些许当年看书的快乐,当年挑着小灯,在夜深人静之时,翻看着金庸的武侠,幻想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江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