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点整,动车准时到达宝鸡南站。随着人流走出站台,竟然没有如期看到燕的笑脸,茫然间拿出电话,却听到身后一个熟悉的声音“你回头来!”于是,转身、回头,果然看见燕正站在身后,黑色短裤,宽松白T,清清爽爽。
相识30多年的闺蜜,西安分别一星期,又相聚在宝鸡。
两人会面,燕开车直接向中华石鼓园驶去。石鼓山位于宝鸡市区的中部,因曾出土春秋时期的文物石鼓而得名。石鼓园建有石鼓阁和青铜器博物馆,是我这次来宝鸡要打卡的第一站。对于一个书法爱好者来说,石鼓山上的石鼓文,青铜器纪念馆的金文,都是极有诱惑力的。
我们先去了石鼓阁,高大的石鼓阁内分两列陈列着出土的十个石鼓(复制品),石鼓上的文字被称作石鼓文,为中国现有最早的石刻文字,是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四字诗句记录了先秦人们生活、狩猎的场景,为秦史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也因此,石鼓文具有文学、文物、书法、历史等多种价值。
徜徉在石鼓阁里,在一尊尊石鼓前流连,俯身看那石鼓上古拙可爱的文字,又看下面的释文,想象着书家在坚硬的石头上刻字的样子,想象文字记录的古人生活的场景,真的会有时光倒流的感觉。
石鼓山上石鼓阁,
石鼓阁里十鼓石,
石鼓上面石鼓文,
石刻文字为最早,
古文秦篆间大篆,
四言诗记先秦事,
秦君游猎名“猎碣”
今人膜拜石鼓文。
下午3.30,吃饱喝好休息好后,我们又一次来到了中华石鼓园,这里的青铜器博物馆可是我这次宝鸡之行的重头戏,这里的游览可是需要充足的体力精力的。
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为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馆。馆舍用青铜器出土的场景作为建筑造型,为风格独特的“平台五鼎”造型,气势雄伟,新颖别致,浓缩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内涵,博物院主要陈列“周秦文明之光”,通过“青铜之乡”“周礼之邦”“帝国之路”“智慧之光”等四个展厅向人们展示了周族兴起、古公迁岐、武王灭商、分封诸侯、周公礼制、秦君游猎、穆公称霸等一系列重大史实,生动的再现了周秦王朝的各个历史侧面,使人们认识到青铜文化魂之所在,看到周秦文明对华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贡献。
参观青铜器博物馆,最深切的感受是震撼。这种震撼是在看到青铜器具上那凝聚了岁月沧桑的青色锈斑时,是在看到器具外镌刻华丽别致的波曲纹、麟带纹、饕餮纹等各式花纹时,是在古拙雄壮又优美的铭文文字前,是在大秦帝国一路雄起的历史中,也是在了解了青铜器复杂精细的制作工艺时……
总之,一路参观完毕,那经历了铜与火的淬炼,凝聚了无数人智慧与意志的青铜器,在我的眼里已经不再是一件简单的器皿,而是历史、是精神、是智慧,光彩耀眼、摄人魂魄!尤其以“何尊”最为引人注目,这不仅不因为它外形精美,制作工艺精良,更在于它呈现了“营建洛邑,宅兹中国”的铭文特写,以及由此追溯到的“中国”二字由来。
7.20分,我们走出博物馆时,博物馆里仍然然有很多人。因为暑假,博物馆延长了开馆时间,有许多由中小学生组成的游学团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学习,也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博物馆里参观。
离开时,再次回首,博物馆的高台门阙在夕阳的余晖中庄严肃穆,金碧辉煌,熠熠生辉,令人无限遐想与回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