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上,一幕让人唏嘘不已的片段揪人心痛:一位17岁的少年,突然打开车门,纵身跳下桥去。而他的母亲紧随其后,试图将其拉住未果。看着捶地痛哭的母亲,多少人倍感扼腕痛惜。
事后据悉是因为孩子在学校与其他孩子发生矛盾,母亲批评了孩子。
很多网友留言,有这谴责母亲的,有批评孩子的。可逝者已矣,何必再往生者心头捅刀?难道这位母亲希望自己孩子跳楼?
这几年,青少年自杀的比例逐年上升,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全球第一,16%的中国学生考虑过自杀。据统计,15~24岁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5~14岁的少年儿童自杀占自杀总人数的1.02%(1988年)。而且这个年龄段自杀人数还呈现上升趋势。
17岁孩子的纵身一跳,惩罚了谁看到这些数据,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他们宁愿选择死亡,也不去寻求父母的帮助?他们经历了怎样的痛苦?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抗压能力太弱,应该多些挫折教育;也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太娇惯了,动辄以死威胁家长……
都有道理,可是我们细细想想,这些现象,不都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注重孩子的心理感受,不要粗暴地对待孩子面临的困境。
成年后,我有次与父母玩笑般说起一段往事:有次我因为调皮,把额头摔破了,鲜血直流。我吓得号啕大哭,以为我会死了。我哭着跑回家,希望得到救助与安慰,可是等待我的却是父亲的一顿打。虽然后来他还是带我去医务室包扎了伤口,但从此以后,我受再大的伤,也不曾与父母说一句;受再大的委屈,也不会去父母那寻求安慰。
那天父母听后,也只是淡淡一笑:“那时工作那么累,下班回来还要做饭做家务,看你流一脸血,心里就气得很。”
也是,那时父母忙于生计,哪有多余的时间来管我们,也只有打是最简单的。以至于我有了孩子后,有段时间也是孩子有错就打。可是孩子那句:“妈,你不要打我的脸。”让我彻底崩溃。
那以后,我对自己说,孩子再有错,也不能动手。
所幸,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也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但在孩子童年时我的那些行为,依然对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以至于现在的他并不是很愿意与我说心话。
17岁孩子的纵身一跳,惩罚了谁所以,孩子如果没有犯原则上的错误,比如霸凌其他同学等,不主张使用暴力解决问题,而是去寻找问题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方法。
青少年时期正是身理、心理都在发育的时期,这时侯他们既想反权威,又不自觉地希望从权威处获得指导。当家长因为工作繁忙而忽视了孩子发出的需求信号,只是简单粗暴地去进行教育时,孩子在得不到相应的回应后,要么不再与父母沟通,要么就会用极端方式引起父母重视。
在孩子寻求家长帮助时,应该调整心态,努力倾听孩子的诉求与需要,帮助他们渡过这段非常时期,而不是不耐烦或是用言语来讽刺孩子,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前几天,在送侄女上学的路上,小姑娘说:“我把卷头发剪了。”
老张马上接嘴:“那你当时弄它干嘛。不是多此一举。”
我制止他继续说下去,问孩子:“为什么要剪?”
“感觉不好看,而且还麻烦。”
看,给孩子一个试错的机会,再加以引导,他们自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老张这样的家长其实很典型,他们总会在孩子出现错误时,马上用言语来打击孩子,并认为孩子就是不听自己的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中国有句老话叫“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17岁孩子的纵身一跳,惩罚了谁家长在遇到孩子没有按自己要求去做时,除了怒其不争外,往往还会口不择言。而这样做的后果就容易造成听者加倍受伤。
十六、七岁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这时候的他们敏感、脆弱,情绪也不够稳定,会把外界对自己的批评放大,尤其是来自父母的批评,容易在父母对自己的否定中,否定自己。
如果家长没有察觉到,而依然在以言语打击孩子,这时,则会使孩子所受的心理创伤不断加剧,直到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更严重的,孩子就会选择轻生。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家长想要责备犯错的孩子时,先想想自己要说的话是怎样的,是挖苦讽刺,还是打击打压。如果是,就不要急着说,冷静一下,想一想再说。
孩子,我们也有第一次做家长,在你们犯错时我们也会手足无措。但我们是爱你们的,谢谢你们来到我们身边,就让我们一起成长,共同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17岁孩子的纵身一跳,惩罚了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