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热播的被提名第9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是一部根据叙利亚难民儿童赞恩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了一个12岁的叙利亚难民男孩赞恩兄妹在黎巴嫩生而不被父母抚养、甚至被当做贩毒和换取生活用品工具的悲惨故事。而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另一本心理治疗著作的阅读感悟。
何以为家?另一种生而不养的悲剧人生——《妈妈教我的歌: 查尔斯的故事》有感《五十分钟的一个小时》(又名《卡夫卡的妄想》)是美国心理治疗师罗伯特.林达的心理分析故事集。第一个故事《妈妈教我的歌: 查尔斯的故事》讲的是二十一岁年轻人查尔斯用冰锥残忍杀害一名陌生女孩并强暴尸体然后还能若无其事去吃饭最后才到警局自首的案例。
毫无疑问,查尔斯具有精神病性障碍,因为除了所有专业方面的细微差别,精神病就是一种自我消失、身份丧失的状态,查尔斯一直在寻找自我,但他注定失望,因为他在童年成长的过程中丧失了自我,于是他被迫从外界,从那些具有指示意义的物质上来寻找自我。
何以为家?另一种生而不养的悲剧人生——《妈妈教我的歌: 查尔斯的故事》有感查尔斯的母亲隐瞒了自己和他父亲离婚的事实,告诉查尔斯,他的父亲已经死了,然后三岁开始把他送到孤儿院。查尔斯在那里受尽侮辱,被残忍对待、被作为性侵犯和暴力攻击的对象,被当作施虐的靶子。这些悲惨遭遇使得小男孩的生活如同地狱一般绝望,迫使他在精神上将自己和折磨他的人联系在了一起……他试图逃离,然而最终还是被遣送回来。他一次次哀求母亲,然而母亲还是冰冷地把家门关掉。
这个像孤儿一样被遗弃、被剥夺了所有权利的男孩人格产生了最初的扭曲,最深切的情感需求全部遭受挫折造就了情感饥渴的个体。十五年间辗转在一个个家庭和收容所的生活中发生的可怕事件使查尔斯的人格完全被扭曲,再加上根本上的性格畸形,在腐坏的地基上再加以一层又一层更进一步的扭曲——直到青春期他变成了一个只能依靠暴力,变态和破坏来满足自己的本能和需要的名副其实的恶人。这种变态的心理是儿童教育和成长需要的所有条件都被拒绝的结果。
何以为家?另一种生而不养的悲剧人生——《妈妈教我的歌: 查尔斯的故事》有感尽管在特殊情况下,查尔斯会回到母亲家里,但短暂地接触正常生活,带给查尔斯更多的不是安慰,而是混乱和损害,因为那让查尔斯感受到一种痛苦:那是原本他该拥有的一切!更加激起一种永远也得不到满足的欲望。有一次查尔斯在家无意中发现了父母的秘密,知晓自己被遗弃的原因,也激起了对母亲爱恨交织的分裂情感。治疗师一步步引导查尔斯去寻找导致他精神病态的原因,进而发现了查尔斯正是在俄狄浦斯情结和对母亲的刻骨仇恨中激情杀死了刚巧上门的女孩……
生而不养是青少年行为不轨和精神紊乱的一个基本原因。无论是现实的被拒绝,还是因为父母忽视孩子、专注于自我、恐惧或焦虑的态度而使孩子感到被拒绝或者与此相反,情感上饥渴的父母出于担心抓得过紧,都会使婴幼儿的自我永远无法实现独立的身份或是自我意识的浮现, 而这对个人和他的社会性成熟都是必需的。 失去自我身份的认同无论对个人,还是对世界都是一个悲剧。在他生命中甚至连可以用来认知他自己的东西都没有,这就更增加了悲剧因素。实际上,他自我缺失,变成了一个没有独立身份的个体,变成了动物——而不是一个人。
何以为家?另一种生而不养的悲剧人生——《妈妈教我的歌: 查尔斯的故事》有感作者罗伯特.林达是一位优秀的心理治疗师,他认为心理分析只不过是一门理解方面的艺术,心理分析师使用的唯一工具是他自己的人性,他唯一依靠的是他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作者有着一种天然的悲悯和同情心,他在后面的几个故事中不断跳出文化、世俗、种族的藩篱,始终在践行着心理分析是一种沟通理解艺术的理念,在洞悉人性中的美丑善恶的过程中,去拯救那些痛苦而绝望的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