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里写到她和她母亲的故事。
张爱玲十六岁时,她母亲从法国回来,对她说了这么一段话:“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
一个母亲说宁愿看自己的女儿死,也不愿看她活着处处受痛苦,这种爱之深,恨之切的表达,非常细腻地体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世的难处。
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塑造真的影响蛮大的,我最近对这一点有非常明显的觉察:家庭关系和谐长大的孩子,他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而家庭关系紧张长大的孩子,他们的自卑却也是骨子里的。
我有一个同事,我发现自己就和他完全是两个风格。我属于那种只会默默搞事的人,给领导提供不了一点点情绪价值;但是我那个同事,他却能够和领导互相调侃逗趣。
我是不管自己做得再好,都还要担心领导会不会批评自己的人;而我那个同事,他经常性自卖自夸显得迷之自信,开口就是自己什么什么都知道。
就比如吧,我们在办公室写病历,我这个同事他会边写边夸自己,说自己病历写得多么多么好、多么多么到位。上级医生看了他写的病历之后,批评他写得不咋样,然而,回过头他还是一样自信地说自己写得好。
我特别佩服他的这种状态,我看到他这个样子,我想自己是再怎么样也难以做出来,别说夸自己了,不要在脑海里不停地批判自己就不错了。
我觉得他那样挺好的,只是在一瞬间,我就联想到我们两个的家庭。
据我所知,他的家庭是特别有爱和谐的,所以我能想象,他就是那种在鼓励教育中长大的孩子;而我回忆小时候的自己,会发现自己更多时候都是在挫折教育中野蛮生长。
他滔滔不绝在办公室里自夸自个的时候,我心里想着自己还有很多欠缺和需要成长,自卑和自信的人,相形见绌一目了然。
每每这个时候,我都有一种想掐死自己的感受,觉得人家自带光环,我却黯淡无光。
不过很快我就想到了今天这个文章题目:哪怕你有100次想掐死自己的冲动,也要找到第101个爱自己的理由……
世界就是各种各样的人都需要,职场更是如此,让花成为花,让树成为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无需骄傲自满也无需妄自菲薄。
每一种性格也都有优有劣,无需和别人对比,认识成长自己,而不是一直把目光锁定在别人的身上。
爱自己、接纳自己,是回归寻找以及提升自我能量和力量的源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