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补昨天:下午去一个技校做团体活动班,感到非常挫败。
老师从一个班里挑了5个同学,来做小组辅导,提前告知这些孩子有一些共同特点,就是说闲话,不守纪律,爱打闹。
有一点头大,谁不想和懂事顺从的学生打交道呢?但是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来了以后是5个高大的男孩,活动需要围坐在一起,他们说就这样吧,老师快点,我们还有别的事儿呢。
我还是坚持围坐起来,跟男孩子打交道比较有信心,喜欢男孩,生的也是儿子,看到他们有天然的亲切感。
但这几个家伙让我发毛,不断地说笑。即便给他们讲了需要遵守的规则,也没有用。很多时间花在纠正行为。
先聊一聊他们对什么话题有兴趣,感到他们不走心地随意胡说。如果有一个人比较认真地回答,立刻受到他人的嘲笑,也变得玩世不恭起来。
我按计划拿出OH卡牌,他们第一次见,很新鲜,都说要打扑克吗,就拿起牌在桌上摔起来,让我好心疼。我说这牌300多块钱呢,他们说那可别玩了,老师能不能拿个便宜的咱们耍。
我觉得自己的话不恰当,就找补说这个牌贵就贵在版权上,是正版的。
第一个环节是选一张牌代表自己,他们就随便顺手拿一张,嘲笑自己,也编排别人。
第2轮抽一张别人眼中的自己。没有认真思考,还是胡说。让他们说说这有什么差距,说没想到。
这时候我产生自我怀疑,这样的设计适合他们吗?卡牌适合比较走心的,愿意投入去想象的人。他们嘴巴不停地说,没有用心思考。要继续吗?硬着头皮的感觉。
第三轮选一张你理想的牌,有的理想是成为有钱人,有的是当大老板。
想到以前观摩有经验老师的活动,即便有成员的表现明显是在应付,但老师也会认真对待,就当他是真诚的。我也试着认真回应。怎么做能成为有钱人或者大老板呢?就好像这是很平常的职业一样。
这是我做的好的地方。
这时候孩子们说老师快一点,还有别的事呢。我犹豫,继续下去好像没什么意义,但是这么匆匆结束有些不甘心。
就坚定地说按计划做完流程。不管他们的态度怎么样,最终完整地做完了。
返程的时候和其他伙伴吐槽这几个孩子,让人头大,挫败。她们的感受也差不多。听班主任老师说很多孩子是被学校放弃的,学习最差,家庭也没那么好条件,在学校不太被尊重。
路上没事,就给自己一点福利,也抽牌玩玩。
先想一个困惑,什么是卡点。我抽到了“控制”。
哦,我希望他们能够乐观积极向上,配合活动,接受我的启发,去思考,认真地对待这一场活动,认真去生活。这是我的期待,也是控制。其实我只能做我能做的事情,他们是什么样子是我无法掌控的。
如何解决这个卡点?牌面显示的是“要付出我的所有”。突然,潜意识的一些东西被这张牌激活:我并没有付出我的所有,我对这些孩子有评判,已经认为他们是学渣,在应付我。
他们不断地嘲笑,说闲话,激起了我的愤怒,想打压他们。我们的关系在重复他们平常和家长、老师的关系模式,内心都没有尊重他们,爱他们,不过是重演了一场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模式。
这些孩子真的那么糟糕吗?结束活动以后,他们匆匆忙忙要走,但走之前帮我把牌整理好,把桌子恢复了原状。
选理想卡的时候,他们难得认真地挑选,安静了几分钟,每个人是在意自己的。
还有那个最捣蛋的孩子,曾经对着一张牌上说,这个人看我的眼神,就像我妈骂我一样。
这都是他们真诚的表达时刻,稍纵即逝,但是也非常地珍贵。
晚上读温尼科特的书,感慨西方国家一百年前就如此注重注重婴幼儿的培育、人格的发展,而我们一直处在追赶经济的状态,对人精神层面的健康才刚刚开始重视。
如果有一天我们对技校的孩子也尊重了,那我们的人文水平才算真正提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