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673/635087823a37f251.jpg)
食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关于美食永远会有新话题。不过以前还没有看过单纯从烹饪角度写的书。 美国著名的饮食作家迈克尔·波伦写的《烹饪如何连接自然与文明》就是从这个独特的视角探讨了食物与我们的关系。这位伯克利大学新闻学教授、科学和环境奈特项目的主任写了许多作品都获得过有“美食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奖”。2009年他还获选《新闻周刊》的“十大思想领袖”2010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百位影响力人物”。
迈克尔·波伦走访过世界各地,长期研究饮食。无论是田野调查,农场或者超市,餐厅和厨房都有他的身影。除了向专业人士学习烹饪,他还将这些过程和体验优化成极具个性的文字,与大众一起思考人们与自然的关系,与工业化的关系。食物从产地到餐桌所经历的过程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在错综复杂的食物链中可能有享受但是也有欺骗。认真吃饭不仅是生理需求,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反映着社会结构中的某种利益导向。作为顶级吃货能够拥有的话语权可能并非食物那么简单。
现代人对于烹饪的兴趣渐渐被便捷的食物获取方式所取代。工业化生产甚至让许多家庭抛弃了厨房。作者指出由于成品食物可以让花在烹调上的时间下降,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家庭花在烹饪上的时间减少了一半,平均每天只有27分钟。这一趋势也是全球性的。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却是关于烹饪的书籍,电视,各类综艺节目却成上升趋势。许多人花在这些烹饪节目的时间愿大于自己亲自动手的时间。这一关于烹饪的悖论一直是作者在思考的问题。
人类之所以拥有高等智慧与动物不同,会烹饪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由于火的使用把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带进了文明时期。烹饪提供了大量更容易消化,能量也更高的食物,特别促进了大脑的发育,让肠道开始缩小。因为熟食减少了身体消化食物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大大改变人的生活习惯,并且拥有更多的自由创造文化。烹饪不仅从消化功能上改变了人类,还从认知上彻底颠覆了原来的习性。依赖熟食的大脑和内脏已经把它们的需求刻在了基因里。
烹饪对人类的个性生物学和文化都非常重要,然而如今却在逐渐退化。当人们将健康和幸福交给工业化的食品加工,也许正在给自己的未来埋下苦果。食物大多数时候沦为了仅仅是裹腹的普通商品。由于家庭烹饪的减少,越来越多的肥胖问题,饮食引起的慢性疾病都在加速增长。特别是快餐食物不仅破坏了人们的进食方式,也改变了原本的餐桌文化传统。与家人同聚,共同烹饪享受美食的时刻成为了非常难得的经历。
![](https://img.haomeiwen.com/i8531673/ed86480e068effe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