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报
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骨干作家蒋碧秋老师的散文《一支逐梦的响箭》,见刊于2018年10月22日《成都日报》。特此祝贺!
再接再厉,多写多发!用文学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文学!
样报一支逐梦的响箭
文/蒋碧秋
去年盛夏,为避酷暑炎热,我与三五好友,去了峨眉山七里坪。
一行人徜徉在清凉世界里。忽然看见,在层林叠翠、轻雾缭绕的高山低谷间,一条森林禅道如梦幻般时隐时现。漫步于这些仿木的台阶,脚好像在琴键上舞蹈,跳跃出无尽的美妙: 柳杉含情伫立道旁、凉风传送林木幽香、鸟儿婉转卖弄歌嗓……
我们似乎误入了桃源深处。我满腹疑问:在这平均海拔1300米的崇山峻岭中,是谁,将这神奇创造?
阳光透过树隙一路相陪,中午时分,我们不觉走到了禅道尽头。大家饥肠辘辘,便停下来取出携带的丰盛午餐。附近,几名栈道工也在路边席地而坐,他们就着矿泉水吞食干粮,简单而随意。于是,两群素不相识的人很自然地攀谈了起来。面对我的疑问,工人们说起了修建森林步道的艰辛: 每日,他们带够一天的干粮,迎着旭日出工,披着星光下班。由于施工路段基本都是荆棘丛生的坡道沟坎,许多现代化机械无法利用,材料只能靠手拿肩扛和骡马驮运。尤其在雨季作业,路面凹凸不平、泥泞打滑,施工条件就更加恶劣,进程极其缓慢。即使按正常的施工速度,一天最多也只能推进20米左右。说话间,又有几名工人扛着沉重的木塑地板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地到达,最后一名工人还吆喝着一匹驮材料的骡马。强健粗糙的马蹄上,已磨出了点点殷红的鲜血。看到这艰苦而繁重的劳动,我想,那些工人的手掌与肩膀恐怕也是伤痕累累、老茧重生吧?可是,他们硬是吃苦耐劳花了3年多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了长度为10公里的第一期工程,并满怀激情投入到正在开展的第二期工程中。
这些如小草一般平凡但又韧性十足的工人,令我肃然起敬。经过打探得知,他们是成都通联市政有限公司的员工,其老总竟然是我的高中同学黄阻拮。近30年过去了,不知故人是否依旧?
真是天缘巧合,工人们告诉我,为了检查施工进度与质量,黄阻拮近几日都在现场。一位工人热情地站起身,扯开大嗓门对着远处的仿木小屋高声呼喊。不一会,一个身影出现在我面前。这位昔日同窗,瘦小精悍,皮肤黝黑,性格开朗,一见面就绽放着阳光般的笑容,将我的小名脱口而出。尽管眉宇间多了些成熟与沧桑,但依然亲切如昨。一阵寒暄后,我们好奇地询问起了他的创业史。
1995年,黄阻拮所在的单位改制重组。上班不足两年的他失业了。面临困境,他决定自主创业,闯出一片新天地,遂成立了通联装饰经营部,做装饰施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当他手握施工图纸时,如看天书,怎么办?这个外表文弱,内心强大的汉子咬着牙,再苦再难也绝不放弃。他白天跑客户,开发市场,寻找专业施工人才。晚上骑着自行车到设计院请教老师,学习相关知识。在最初创业的日子,他累得骑着自行车都在打瞌睡。终于,通过不断努力,他渐渐成了行业专家,其公司也赢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市场的扩大,1996年,黄阻拮又成立了通联装饰材料厂,业务由单一的施工扩大到了设计与石膏类材料生产。而这一段打拼之路却更为艰辛。为了让新厂站稳脚跟,他与爱人分工合作、默契配合。妻子除了负责照顾年迈的老人与蹒跚学步的孩子外,还要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并优化图纸、管理车间生产。而装修工地上的繁重事务则由黄阻拮一人独挑。他以工地为家,为保证工程质量,让客户满意,严格监管着每一处施工细节。天道酬勤,这对琴瑟和鸣、智慧勤劳的夫妻,通过近一年的运作,公司业绩急速提升,终于在成都装饰装修行业中享有了名气!
1997年,黄阻拮正式成立了规模更大、业务更全的成都通联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专注于仿木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施工。随着事业的发展,黄阻拮的人生境界不断提高,他的梦想也由单纯的创业求富,上升到为市政和乡村建设服务,利用仿木产品低碳、环保、耐用的特点,极大限度地保护和节约森林资源。因此“仿木仿石仿竹仿成世上自然景,护树护林护住人间生态魂”,就成了公司的最高追求。
正当大家谈兴正浓时,黄阻拮的手机响了,他的回话掷地有声:“对不起,这单我不能接。你要求用实木,那样会破坏森林,我们只做仿木。”一笔价值不菲的订单在他三言两语的原则中流失,替他惋惜之余,我们心里平添了更多的敬意。
蒋碧秋作家简介:
蒋碧秋,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金堂县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骨干作家,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