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学
概念:心理账户 每个人在自己的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理账户,比如说生活必要开支的账户,家庭建设和个人发展账户,情感维系账户,享乐休闲账户等等。不同的账户会对应不同的需求和消费价值。心理账户就是:每个人在心中把同样的钱分门别类的进行了划分 案例:对待音乐会门票的不同处事行为。比如:假设人们丢失了价值200元的准备去看音乐会的门票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继续去听音乐会;若人们丢失的是去购买音乐会门票的200元时,大多人会选择不看。 原因分析:心理账户的设置不同,当丢失的是,价值200元的准备去看音乐会的门票时,人们会潜意识认为自己还没有消费休闲娱乐账户,而当人们丢失了200元时,人们会自动将这200元现金归类于已经消费的休闲娱乐账户! 运用场景:巧克力的售卖,若单纯只说“进口巧克力吧,买盒吧,很好吃”这便是将巧克力的价值单纯的放在了生活必须开支账户中。相反,若改成:“一份巧克力,一份浓浓的爱,送给最爱的人”,此时,便是将巧克力放在了维护情感价值的账户中,此时消费者会更有可能购买! 发散性思维: 1.考研要付出的时间,精力,买课程要付出的金钱,若只是将此消费放在花费账户中,大多数消费者便会觉得不值得,相反,若是我们将它放在自我投资成长账户中,大多数消费者便更加愿意付出! 2.代表爱情的玫瑰和永恒的钻石,商家便是放在了维护感情的账户,试想,若放在蔬菜和建材的账户中? 3.每天投入到编辑公众号的时间,如果将这段时间单纯的放在工作账户中便会变得急切和收获少,但如果把它放在自我投资的账户中便会多一分耐心和细心,多一份成长的机会,多一项本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