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白居易的《忆江南》是一个梦,让未经江南之旅的人心心念念,让途经江南之旅的人魂牵梦绕。
江南不仅仅是地图上的某一个地方,更是文人骚客的梦里水乡,还是每个人普通人心里的诗与远方,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文化和精神上的灵性。
《江南之旅》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作家比尔•波特探访中国千年文明中心——江南的一本旅行文集。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索解析江南这一特质文化区域的人文遗迹,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及旅行的真正意义。
比尔的旅程由香港出发,途经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终点为浙江直线,距离超过3000公里,囊括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心脏地区,用文字把江南深深地爱了一遍,又让读者感受了江南的魅力和历史。
比尔•波特从1970年开始学习中文,从此爱上中国文化。1972年,在台湾一所寺庙修行,在那里过起了暮鼓晨钟的隐居生活,为书写《禅的行囊》,《空谷幽兰》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1年,他又辗转至香港某广播电台工作,开始长期在中国大陆旅行,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人情的书籍和邮寄,同时,翻译了多部佛学经典和诗集。
他不仅是一个中国迷,更是一个中国通,集【学者+修行者+行者+作者】于一身,受到了很多读者的热烈欢迎。他如此作为,仅凭热爱是不够的 ,还有更多的内在驱动力和文化使命在助力。
作为一个中国人,读外国人写的江南是什么感觉呢?
他注定和中国人的视野是不一样的。他全程站在旅行者的角度,熟悉了风景和人文,而洞察不到情怀与诗意。江南之于中华是跳动的心脏,奔涌的血液贯穿全身各处,一身诗意与境界妙不可言。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诗文,在《江南之旅》中找不到。带着这样的小遗憾,作者还是给了我们很清晰的旅游导图:在广州,我们瞻仰了保存着慧能头发的舍利塔,然后穿过了南岭,沿着乞讨者的小路,到了衡山,参观了湘潭没有齐白石作品的齐白石纪念馆,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故乡,湖南省博物馆的辛追夫人遗体,被野草覆盖的杜甫坟墓,汨罗江边的屈原祠堂,赤壁之战的悬崖,武汉的黄鹤楼……
我跟着作者到了武汉,给人一种代入感,虽没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大气层,但曾乙候的墓室,曾黄鹤楼的传说故事又增加了它的文化底蕴。
近些年来,武汉高速发展,已不是作者笔下的武汉了。对于武汉,最令人着迷的就是长江和高校。坐在轮渡上游武汉,可以让人领略到江南之美,又可以在诗情画意里游弋生命的美好。武大,科大,湖大等高校,总是充满着无限的精神力量。

有一次,我们从武汉坐火车到北京。6岁的小外甥看到武汉的江景,拍手叫好,不停的说:“我家要是住在武汉就好了,这里比北京美多了!”
作为一个湖北佬,听到北京娃这么说,我对武汉充满了感激和眷恋。尽管武汉也有自己的弱点,但是并不妨碍它是江南的一部分。
孔子周游列国,张骞凿空丝路,玄奘西游天竺,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众多祖先用双脚写下伟大的传奇,成为我们精神上的盛宴。
徐霞客先生的《徐霞客游记》被很多人津乐道。要是拿到今天的抖音上分享,不知道要迷倒多少粉丝。
他从小就立下了大志:今生必定要踏遍三山五岳,寻访江河源头,钻研地理之学,成一家之言,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江南之旅》虽有局限性,但让很多中国人感叹:自己是中国人,也未必如比尔•波特一样了解中国的大好河山和大好文化。尽管现在的“到此云游”可以让人“身未动心已远”,但终究不如身临其境。
世界这么大,我想到处看看。也许对一些人来说不是梦,一张机票就可以抵达。也许对于一些人来说,永远是梦,他们一辈子都钉在出生的地方。
不管怎么样,书里的《江南之旅》终究不如自己亲自体验的这江南之旅,趁自己还有心还有力还有爱,早日背上行囊,去寻梦吧!今天是五四青年节,祝大家永远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