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功能的使用的确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表情包本身就是传达情绪,大都为正面情绪,恶搞表情包更是如此,在这个人人都用表情的时代中,在这种氛围下,乐观的人变得幽默搞笑,也为起初些许悲观的人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在这个世界中,喜怒哀乐都是基于开心,大家使用表情包的确会获得心灵上的愉悦。
随着微信的普及,我认为表情包的使用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长辈,同辈和晚辈。
在和有阶级关系的长辈或者在比较正式的交谈中,大多会使用微信自带的emoji表情,使用频率较高的就是微笑的表情。如果单单使用文字交流不免会显得太过严肃,容易使人际关系变得生疏,都说微笑是最好的语言,虽然微笑的表情没有那么生动,还是会让表情接收方感觉到单单文字不能表达的人情味。而在与家人或者关系比较亲近的长辈聊天时,网络表情就会用的多一点。emojii中用到比较多的是呲牙笑啊,哭啊,捂嘴笑啊等等,网络表情则会用小孩子的行为表情做成的表情包,来表示喜怒哀乐,当然,撒娇的情况多一些。最重要的是诸如此类不容易产生代沟。而在同龄人中,各式各样的表情几乎都会派上用场,当然,基础的emoji表情大多失去了它原本的含义,而这些含义又是在这个年龄群体中大家所共识的,即使是表达生气,流泪,大家也会使用比较可爱的小孩子表情或者有笑点的恶搞表情,既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又不会使气氛很尴尬。对晚辈来说,恶搞表情就不太适用了,一是作为长辈有失大体,二是对他们的心灵成长多少会有负面作用,还是要多多传播正能量。
通过使用表情包,陌生人变得熟悉起来,熟悉的人变得更亲密。举个例子,当需要别人帮忙时,单纯的文字表达,比如麻烦您帮我一下请您帮忙还望能得到您的帮助,等等,多多少少会觉得生疏而正式,而被请求的一方透过文字能读出的内容:一,此人需要我帮忙,二,此人态度不错,很有礼貌,三,出于人情,帮一下为好。如果加之表情则会是另一种效果。表达感谢的表情一般都是很可爱,很开心等等此类,即使文字表达为:帮我个忙,帮个忙,在吗,但有了表情的辅助,整个气氛会截然不同,这是因为对方会透过表情看出你想要表达的态度,此时能读出的信息:一,此人需要我帮忙,二,此人态度非常好,三,关系那么好当然帮啦。即使被麻烦帮忙也会出于内心地乐意。
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不乏会存在说某人面相凶,不易亲近,不敢或者不想跟他交流,而在网络聊天中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细心观察会发现,表情包基本采用最基本的人脸模拟和单纯尚在的面孔,我们从他们的表情中读不出任何敌意,反而看了会舒心很多,因此才出现人人使用表情,人人爱用表情的现状。
所以不得不说,表情包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纯文字聊天平淡正式的局面,而整个氛围变得活跃而有人情味,对整个社会风气,人文环境起了积极向上的推动作用。
2017.10.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