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阳全集》第八卷《文录五》第5篇
书王嘉秀请益卷 甲戌
原文:
仁者 以 天地 万物 为 一体,莫非 己也,
故曰:“己 欲立 而 立人,己 欲达 而 达人。”
古之人 所以 能见 人之善 若己 有之,
见人之 不善 则 恻cè然 若己 推而 纳诸 沟中 者,亦仁 而已 矣。
今 见善 而 妒其 胜己,见 不善 而 疾视 轻蔑 不复 比数者,
无乃 自陷于 不仁 之甚 而 弗之 觉者 邪?
夫 可欲之 谓善,人之 秉彝,好是 懿德,
故凡 见恶 于 人者,必其 在己 有 未善 也。
瑞凤 祥麟,人争 快睹;虎狼 蛇蝎,见者 持 挺刃 而 向 之矣。
夫虎狼蛇蝎,未必有 害人 之心,而 见之 必恶,为其 有虎狼蛇蝎之形也。今之 见恶 于人者,虽其 自取,未必 尽恶,无亦 在外者 犹有恶之形欤?此 不可以 不 自省 也。
君子 之学,为己 之学也。为己 故必 克己,克己 则 无己。
无 己者,无 我也。世之 学者 执其 自私自利 之心,而 自任 以为 为己,
漭焉 入于 隳堕 断灭 之中,而 自任 以为 无 我者,吾 见亦 多矣。呜呼!
自以为 有志圣人之学,乃堕于末世 佛老 邪僻之见 而 弗觉,亦可哀也夫!“有一言 而 可以 终身 行之 者,其 恕乎”,
“强恕 而行,求仁 莫 近焉”,“恕”之 一言,最 学者 所 吃紧。
其在 吾子,则犹 对病之 良药,宜 时时 勤 服之 也。
“见贤 思齐 焉,见 不贤 而内 自省。”
夫能 见 不贤 而内 自省,则 躬自厚 而 薄责于 人矣,此远怨之道也。
白话翻译:(主要摘自于“臻于至善”老师《王阳明全集》笔记)
仁德的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我自己的,所以才说:“自己想要立的,就立于人,自己想要通达的,就达于人。”(推己及人,忠恕之道)古时候的人之所以看到别人身上的善言善行就好像是自己的一样,看到别人身上不善的言行就心痛的好像是自己把人家推到沟里一样(别人不善,就好像是我们造成的),就是因为心有仁德。
而今天的人,看到善言善行就妒忌别人胜过自己,看到不善的言行就愤怒轻蔑,觉得不配跟自己相提并论的人,不就是自己把自己陷入不仁的境地还不能自觉的人吗?可欲 之谓 善(被人所喜欢的就是善),每个人内心的常道,就是喜好美好的品德,因此凡是让人觉得厌恶的,必然是自己还做的不够好。
祥瑞的凤凰,麒麟,人人争相一睹为快;蛇蝎虎豹,看见的人就想赶紧拿着刀防卫。那些蛇蝎虎豹,未必真的有害人之心,但是我们只要看到就厌恶,就是因为他们长得样子就让人害怕。
现在那些被人厌恶的人,虽然他们的所作所为,未必都是坏的,但不也是因为他们外在,还是有被人讨厌的地方吗?这可 不能 不好好自省。
君子之学,是为己之学。为真正的自我就必须要克去己私,克去了己私就没有了小我。无己私,就是没有小我了(没有小我,自然万物都是我,也就是万物一体,也就是真己)。世上的为学之人,持守着自私自利的心,还以为是为己,晕晕乎乎的掉入内心寂灭的境地,还自己觉得已经做到了无我的人,我也见得多了(想让自己无私,想让自己无欲,想让自己无私无欲而达到内心安宁的境界,这就是自私自利)。哎!自以为有志于圣人之学,结果堕入了末世佛家和道家邪僻之见而不自知,也是可悲可叹的(末世的佛道还不是正经的佛道,而是现在网上能看到的各种歪理邪说)!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恕,是求仁的工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努力的遵从这一点用功,求仁就很近了)。
“恕”这个东西,是为学之人最要紧的东西。对于王嘉秀你来说,更是对症的良药,一定要勤加用功。“
见到比我善的,就想着怎么看齐,见到不善的,就反躬自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问题。”
能够见到不善的东西反躬自省,那么这就是对自己严格要求而对别人宽宏大量了,这也就是远离怨恨之道。
在这篇书信里面,阳明先生分两段给喜好佛老之学的王嘉秀讲了几点意思。第一段,先生讲仁者以万物为一体,天地间所有的都是那个真正的己。
古时候的人看到别人身上的善就跟自己有一样,看到别人的不善就像自己造成的一样,是因为仁德,以万物为一体;现在的人看到别人的善就嫉妒,看到别人的恶就轻蔑攻击,是不仁,是从小我的角度出发看待世界。
而反过来讲我们被人讨厌,是因为我们自己身上有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
第二段,既然天地万物都是己,那圣人之学,就是为己之学。
想要为那个真己,成就仁德,就要克去小我之私
。但是为学的人,要么是没有找到真正的目标,把自私自利当做为己,为了自己的安宁而不顾天地万物;要么是没有找到真正的工夫,沉溺在那些养生,玄幻的末世佛道邪说中无法自拔,不是很可悲么?所以,对你来说,简单点的工夫,就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