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3-22

2018-03-22

作者: ghjingjing | 来源:发表于2018-03-22 02:18 被阅读0次

下面这篇论证有效分析,是锻炼人的批判性思维的好方法: 大学生的就业真得就不难吗? 论点:大学生就业并不难,不必顾虑重重。

 论证1: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劳动力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

 论证2:长三角等地频频出现用功荒现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为1.06---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 第二组论证的分论点:大学生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

 论证3:受教育程度高—整体素质高—适应能力强—更容易就业。 第三组论证的分论点: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

 论证4:调整高效专业设置 且改变就业观念且 鼓励自主创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

 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材料所提供的数据是2012年的调查统计数据,以此来说明2015年大学生就业情况,时效性不足。 2. 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减少使劳动力供求比例发生变化,但不一定导致劳动力供求从过剩变成短缺;况且,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不等于大学毕业生的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所以不能由此推出“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3. 用工荒的成因有很多,长三角的用工荒也可能是劳动力配置不均衡导致的,它代表不了全国的整体状况。 4. 就算长三角等地区的用工荒能代表全国情况,但用工岗位却未必适合大学生,很可能大学生仍然没有足够合适的岗位可以去应聘。 5. 要推断大学生就业到底难不难,可能需要更长一段时间的统计数据,第二季度统计的样本可能仅仅是毅年中的阶段性现象,没有代表性。 6. “受教育程度高”与整体教育素质高“”岗位适应能力强“三者概念内涵不一致,也并不存在推理关系;整体素质除了和教育有关,还与眼界,思维能力,道德水平,自我约束等有关;岗位适应能力则与专业技能和个性特征等有关;所以,受教育程度越高, 适应能力未必就越强,就越容易就业。 7. 材料试图把对于某一个人来说的“整体素质高“偷换成对于大学生这个整体来说的”素质高“,但是个体所具备的属性,整体未必具备。 8. 其他社会群体中可能也有比大学生容易就业的群体,所以不能推断大学生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即使大学生比某些社会群体容易就业,也不能得出大学生就业不难的结论。 9. 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将不复存在,表明当今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与大学生就业并不难的论点自相矛盾。 10. “就业难”现象的成因有很多,也有可能是因为大学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专业设置”和“就业要求”未必是仅有的因素,也未必是决定性的因素。 11. 为解决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材料提出了一些未必有效的方法。即使高校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但等到学生毕业的时候很可能市场需求已经改变了或者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供过于求;就算学生能够改变就业观念,但是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就业和自我期望不匹配,不能稳定就业;材料中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创业风险和失败的概率,创业失败也许会带来重新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3-2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do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