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基于EOS公链上的“医起行”Dapp,蹭热点还是点亮希望?

基于EOS公链上的“医起行”Dapp,蹭热点还是点亮希望?

作者: 老猫___ | 来源:发表于2018-08-22 06:52 被阅读0次

    概要:急救普及率低是中国当下的社会现状,区块链“医起行”项目以此为切入点,通过Token激励的方式提高全民急救普及率,乍眼一看,其立项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也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让人联想到EOS的生态会不会因“医起行”而得以繁茂。可是对白皮书以及其他资料的综合分析,其实并不是想象的这么乐观,不仅其立项必要性存在一定的疑问,包括其立项初衷也存在一定的质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对“医起行”项目作简单的思考和分析。

    行业背景

    全民急救普及率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欧美发达国家,全民急救普及率可达10%-20%,而我们国家的全民急救普及率仅为1%,相差甚远。

    据医学的“白金十分钟”讲,在人发生重大意外的10分钟后抢救成功率几乎为0,比如80%的心肌梗死患者是死于送往医院的途中,猝死患者是由于在心脏停止跳动后的4分钟内没能及时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更多真实的处理事件表明,在“白金十分钟”内,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除了报警等待救援之外几乎束手无策,遗憾的是当专业救护人员到来时,白金时刻早已过去。

    作为提高全民急救普及率,政府机构学校一直努力做着各项工作,但始终达不到普及的水平。中国有句老话叫“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究竟是根深蒂固的观念所致,还是普及力度和范围有待提升,暂且不作考究。如果有一种激励的手段有可能扭转这种现状,那么是值得期待的,就是在这样的阶段,区块链“医起行”项目面世,且看可行否?

    一、医起行是什么?

    1、项目简介

    “医起行”是基于EOS公链上的急救链Dapp,依托医遛健康机构,基于国内急救普及率低而打造的急救普及数据库,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与智能合约和Token经济构建新的区块链经济体。

    2、解决方案

    “医起行”将急救人员的技能、急救经历、培训普及的工作进行上链的证明,通过Token的激励鼓励急救工作者、医疗培训机构和全民加强急救普及方面的工作,进而提高全民急救普及率。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其引用了基于区块链的的原生Token——FAID,把所有急救知识的传播和精准的急救服务纳入Token激励体系,通过对急救贡献的奖励提升急救意识,形成一定规模的网络效应。

    其次,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医起行”平台提供一系列的连锁和直营的康复咨询治疗和包括高铁、直升机等转运护送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工作室、康复医生还是用户都将得到一定的Token奖励,实现多方利益共同体。

    最后,“医起行”将构建自身平台生态,实现价值纽带。作为价值载体吸引专业的内容创作者,用户越大,内容越多,进一步实现广泛的平台影响力,达到急救普及的目的。

    解读:从社会层面看,“医起行”项目有一定的立项意义,但并不能说明其有立项的必要性。意义在于,作为急救普及率低下的社会,任何对此有激励的行为都有其一定的社会价值,急救意识属于全民健康意识的一部分,其普及率低并不能说明政府和相关机构没有成熟的措施出台,而是基于国情的客观原因所致,属于长久的不断完善的民生计划。因此,其立项必要性大打折扣。

    很重要的一点是其产品特性尤其在形成规模化后,面对成熟的医疗救护条件是否以普及急救防护为主,还是转型为一家暴利的医疗救护机构是值得深入的一件事情。至少从其描述的规模化后的发展方向上看,很难和区块链发生直接的关系

    二、发展路线图

    医1.png

    三、经济模型

    医起行代币FAID,总量100亿,永不增发,随着部分广告收入的销毁,达到通缩经济的目的。FAID的分配由4部分组成分别是:生态激励占40%、推广运营池占25亿、医起行基金会占20亿、团队期权占15%,期权分3年行权,每年行权5%。

    “医起行”承诺,FAID主要用于平台生态中的各种服务兑换,严格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不在中国进行ICO,所有的Token均采用赠送、空投等方式发送给平台生态的参与方,共享生态价值。


    医.png

    解读:采用总量固定的代币结合相应的销毁机制构成了通缩的经济模型。从供需关系上,随着平台用户的增加,其代币使用范围拓展,会形成代币价值越来越高的局面,从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平台用户的贡献力度。

    但是,如其所说,“医起行”项目秉承着遵守中国法律,代币从始而终只进行其生态内的兑换服务,那么前期参与用户的贡献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而此时“医起行”项目因用户贡献形成广泛的市场效应从而可以转型为一家医疗救护机构。用户价值体现在创造了一家有实力的医疗救护机构显然不符合分布式商业赋能多方的商业理念

    如果代币上线交易所,其承诺的遵守中国法律宣言又将怎样实现?事实情况看,仅凭一句文字上的承诺并不能消除与政策性的冲突,在用户与政府之间,项目方会怎样权衡利弊,最终会采取怎样的缓兵之计。如上所说,其产品设计形成了后期极大的转型空间。简单说,蹭区块链热度达到了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之后不妨碍其区块链项目转型为传统项目,从这一点看,项目方的聪明之处是制造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区块链项目。

    四、核心团队

    张斌:CEO,医起行品牌创始人,医遛健康联合创始人。

    汪方:首席医疗官 ,医遛健康创始人,二军大长海医院骨科博士。

    褚天运:首席培训官,医遛健康联合创始人,主治医生。

    芮文芹:首席运营官。医遛医疗救援队队长,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刘小路:首席保障官,重症监护室主治医生。

    李志强:首席技术官。原大型游戏运营商技术研发主管。

    杨作辉:首席营销官。链金财经作者。

    (合作伙伴)国际码民航亚太事务协调署、中华医学会灾难分会、慧眼诊断NGO、中欧商学院隔壁课程、币圈金马奖李金马、尚信资本等。

    解读:从创业者履历上看,显示了其创立一个医疗救护机构绰绰有余的团队实力。但作为区块链项目,相应的区块链专业人员并没有出现在其核心团队成员之列。个人认为,此时下个“司马懿之心,路人皆知”的结论似乎并不为过。

    五、解读总结

    从社会现状出发,此类项目在中国存在一定的立项空间。但是医疗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与政策紧紧挂钩,脱离不了在政策允许的空间内循序进行的束缚。所以“医起行”作为区块链的代币项目在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下是行不通的,但由于其核心团队清一色的医疗行业背景,不排除有小范围的曝光和推广。

    即使如此,“医起行”存在大量的线下贡献行为,怎样进行精准的行为定价仍然是个未知的难题。

    另外,“医起行”项目距和其他区块链项目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太多资本的青睐。通过对过往项目的观察发现,并不能说明长期不看好的项目就没有资本的支持,资本逐利的特性决定只要有利润就有资本家的身影,从而又进一步说明,项目方的立项初衷和发展方向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基于EOS公链上的“医起行”Dapp,蹭热点还是点亮希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fe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