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年十二月书单

2018年十二月书单

作者: 一条污蚣 | 来源:发表于2018-12-31 04:13 被阅读6次

    1.《蛊惑世界的力量》

    蛊惑世界的力量

    一本关于可卡因是如何随着新大陆的发现被介绍至西方世界,并在那里大展拳脚(?)的。

    基本上,在医学界意识到可卡因的成瘾性之前, 它曾被当做解决海洛因和吗啡等药物成瘾的终极方案,这其中还牵扯进了弗洛伊德——据说精神分析法的成型跟他传说中的可卡因成瘾有关。等到可卡因的危害终于被正视,书中记录的以美国为首的抗击毒品的战争过程大概可以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来概括。作者分国家介绍了南美诸国从水深火热到无法无天的状态,以及可卡因问题在美国本土与种族问题、政治斗争等方面的诸多牵扯。虽然人类在这方面的前景看起来不怎么乐观,作者的文风还是挺轻松易读的。

    2.《大裂》

    大裂

    看电影之前翻了翻这本小说集。的确是很有风格的文字,像呼呼啦啦鸡飞狗跳大家互抽嘴巴当娱乐也当麻醉剂的公路之旅,不过没人想知道下半场还有什么可能,力气都是用来爆发燃尽或者拖延到无可再拖终于发霉丢垃圾桶的。然而,虽然我还挺爱看“丧”类的故事,作者的风格并不对我胃口。

    3.《恶的科学》

    恶的科学

    简要介绍了对“共情”的研究,并探讨了一下“共情”和“恶”的关联的一本小册子。开头两三章比较精彩,作者从集中营幸存者的遭遇入手,引出了“人为何能对其他人类做出此等残忍行为”的问题,并在接下来的一章里介绍了在共情值为0的几类人的表现。但三章过后,作者的探讨就显得重复且过分简单化起来——我虽然是门外汉,但是把各种人格障碍归结于“mum didn't love me enough”不是个日常被嘲讽的结论么?按goodreads上的书评说,作者在列举真人案例的时候还犯了点常识性错误。哦,作者和演波拉特那位sasha baron cohen是堂兄弟。

    4.《后巷说百物语》

    后巷说百物语

    后幕府时代的“走近科学”。百介已经是小小的一只隐居老头,又市的铃铛声隔三差五地出现在该出现的时候。妖怪的时代大概已经结束了。

    5.《自我》

    自我

    同系列的四本里,这本是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探讨“我”如何得以是“我”的问题。关于大脑和意识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总是很有趣的读物,书中还介绍了关于意识流、思维、意识/心理/经验的连续性方面的各种理论,甚至还加入了僵尸和远距离传输的问题。虽然内容很学术,译文的语言却难得地没有不像人话。

    6.《南十字星共和国》

    南十字星共和国

    风味完全不同于印象里的俄国文学的象征派中短篇小说集。一部分作品中现实和虚幻的界限模糊到让人以为在看爱伦坡。《南十字星》那篇甚至是略带了科幻感的反乌托邦文学。书中收录的几篇题材跨度还比较大,有些不乏政治或宗教隐喻。总体上,小说里的文字常带着种湿漉漉的、略带迷幻的、有恶的光泽的,甚至错乱的情欲的美感。

    7.《真理》

    真理

    作者从“真理”在启蒙运动前的意义一路谈到了后现代主义中的“真理”意味着什么(基本上,真理一直在改变,所以我们还得继续拭目以待)。这一本的翻译略生硬了,很多表达方式近乎机翻,让人很想中途弃书。

    8.《续巷说百物语》

    续巷说百物语

    这一部的“分集”之间剧情上更有连贯性,而且突然暗黑了不少。啊,又市就这样抛弃了他的小作家。

    9.《涂佛之宴·宴之支度(上、下)》

    涂佛之宴·宴之支度

    先看了阴摩罗鬼,所以关口的倒霉经历原来在这一本里……中禅寺是真的很爱用产女和河童做文章啊。难得在一部的上册里竟解决了一个分支问题,然而这也不过一如既往地是整个案子的无敌长的铺垫部分而已……

    emmmm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都登场了,真的不是传//销//机构会员争夺战嘛……终于知道关口被指控杀了的是谁了,然而络新妇之理的剧情已经忘了个差不多,还得回头复习一下……再次感叹,这一部的铺垫可真长啊……

    10.《涂佛之宴·宴之始末(上、下)》

    涂佛之宴·宴之始末

    终于……看完了……《涂佛》这乱七八糟的案子大概可以看做中禅寺私人历史小起底吧,到头来大家都是被卷进无聊游戏里的棋子。其中关于自我认知啦家庭定义啦人格选择啦之类的闲扯还有点意思,其余关于妖怪和阴谋下大棋的部分总觉得略显小儿科了,不如从前的掉书袋。心理暗示和催眠的能力更是显得夸大了不少。然后一如既往地,又留了个尾巴大概等着哪个案子里再跑出来。

    11.《忠实的刽子手》

    忠实的刽子手

    通过一位十六世纪刽子手的日记一探当时社会风貌的有趣读物。日记主人弗朗茨的家族不幸“入行”时,刽子手正是个颇为微妙且有争议的行当——不可或缺但又被社会排挤。与刽子手保持距离的民众却并不抵触在接受其救治时的触碰,也是相当有意思的心理了。

    当时的刽子手不只是死刑的执行者,其职责范围还包括刑审嫌犯,而且死刑的“花样”也颇多:绞刑、砍头、(对罪大恶极者的)轮刑、(不是非常常见的)活活烧死等等,弗朗茨的日记中均有描述。其行刑标准反映出的也是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譬如杀婴、弑父都被视为穷凶恶极,在越轨行为上刑罚的男女有别,肉刑的逐渐减少等等。很让人好奇的一点是,如此一丝不苟,对自身道德要求如此之高的弗朗茨,是如何compartmentalize他血淋淋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的。用烧红的铁钳夹掉死刑犯的几块肉之后,再用轮子逐个砸碎他们的关节,然后回家冷静地把当天事件写进日记里?得承认,人的承受力的弹性还是相当大的。

    12.《事件》

    事件

    让、让我缓缓……

    13.《阴摩罗鬼之瑕(上、下)》

    阴摩罗鬼之瑕

    “新尸气变如斯,号阴摩罗鬼”——书名里的阴摩罗鬼在上册四分之三处才首次被提及,然而这是京极堂系列,所以这有什么稀罕的?京极夏彦的书就是每隔一阵就会想看看他这回又嘚吧嘚了点什么的那种,因为书名实在都很吊人胃口。一如既往地,上册在拼命堆悬念、不可思议的案件,以及中禅寺的掉书袋——这本里甚至还让横沟正史跑了个龙套。关口的pov虽然看着有点让人着急,不过那种一惊一乍哆哆嗦嗦的状态描写得还是挺形象。

    这个案子的结案角度是相当刁钻了,然而竟刁钻到很合理——哪怕猜到了凶手也会为行凶动机眼前一亮的那种另辟蹊径感。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终极道理是:论早教的重要性……

    14.《面具后的女人》

    面具后的女

    “我过去常常,现在也是,将一些特殊的、不起眼儿但抚慰人心的东西比作给湿黏土上的釉、细嫩的树枝,或者用来缠鹬的瘸腿的绷带。当你看了一场非常平庸的电影,你便可称它为‘鹬的绷带’。但在聪明的朋友们陪伴下的那些夜晚——他们知道被伤害的感受,已经不再相信,却仍无所畏惧,在这样的陪伴里,往往这个绷带会被解开。”——比起具体的什么情节,这本里的短篇更多地是关于这样灿烂细碎的片段,有的浓烈有的水到渠成。

    15. The Stone Sky

    The Stone Sky

    可能因为这个终篇里贯穿着“人类总是能通过异化少数群体来使歧视和压迫合理化——并且历史还会一再重演”的讲述,以及偏女性化的视角,这一本会让我想到莫里森的《宠儿》一类的黑奴题材的小说。从个人喜好角度来说,这本显得略“母爱四溢”“大爱无疆”了一点,譬如“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这种理想,是不是太选美大赛了点。

    16.《浮生取义》

    浮生取义

    虽然是非虚构的学术研究/考察报告类作品,从非专业人士的阅读者角度来说,这本书也是给我一种“高开低走”的感觉。这个田野研究的主题无疑相当有趣,聚焦于农村(颇为广泛)的自杀事件。当事人(包括自杀未遂者和自杀者的家人乡邻)讲述的(以喝农药为主)的自杀原因大部分很令人咋舌——因为许多在旁人看来实在都是太不值一提的琐事,这也是作者主要的切入点:在“案例分析”中一提再提的“权力斗争”、“家庭政治”和“道德资本”的作用。这也是“低走”的原因之一——这几个字眼重复出现的频率实在太高,让后半册显得缺乏新意。另外,我对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理论并不了解,但作者在本书中的一部分结论以我的个人感受来说不是很舒服,读起来甚至有种封建陈腐感,譬如对于“过日子”的强调和对祥林嫂的分析等等。总之,很有种“符合国情”的感觉。

    17.《推理作家的信条》

    推理作家的信条

    普遍有点高开低走的几个短篇,偶尔还有故弄玄虚之嫌——比方说第一则里开篇那个“读者们,你已经成为了我的帮凶”的“声明”,无论从笔力还是情节设定上都没有达到这种“沉浸式”的效果。作者似乎对人性黑暗面比较感兴趣,这倒比较合我胃口,不过弱点是描写出的感情都显得直白了,不知哪里让我想到九十年代连载小说的画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年十二月书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fi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