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风湿相抟,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附子汤方】甘草二两,炙 、 附子二枚,炮,去皮、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 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甘草附子汤治疗痛风的常用方。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这个人患了风湿,这个风湿在骨头关节里面,非常的痛,痛得心里发烦,都不能弯曲。
甘草附子汤证,代表湿已经渗到关节里面去了,湿如果在内脏里面、在中焦里面、在上焦,诸位现在都会治了。如果是湿在皮肤关节里面呢?如果靠白术附子汤,可以把肌肉里面的湿排出去,但是关节里面的湿还在,这个时候就要靠甘草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跟前面提到不一样的就是,它不是全身微肿,是湿停在关节的地方会肿得很大,这个时候,我们知道是湿渗在关节里面,痛得很厉害。当你问他是哪里痛,他以为你要去摸他,他就喊痛:“你不要碰我!不要靠近我!”为什么?因为很痛都不能弯曲,碰到会更痛,所以不让任何人碰他。
“汗出,短气”痛得那么厉害,当然会汗出短气。还怕风吹,从来不敢脱衣服,关节表面整个红肿起来,这就是所谓的甘草附子汤证。风寒与湿直接渗在关节里面造成的痛就是要靠这个方子。
如果给西医治,有些西医会用开刀方式, 把里面的湿拿出来。因为红肿又痛到受不了,脚都不能弯,于是病人就同意开刀。开刀时拿出来的都是黄水,拿完以后再缝起来,从此就变成“鹤膝风”,膝盖就会肿成圆球般大,然后病人的小腿骨细细的, 多难看。鹤膝风也是用甘草附子汤来治疗。
甘草附子汤的桂枝,白术,附子,这三味药同时出现,桂枝是去风的,白术去湿,附子去寒,所以,经方就是药简力专,不会开浪费的药在里面。这个病人有痛风,是因为有风寒湿同时发生在身上。、
有的人膝关节红红的,热热的,这就是前面我们所说的阳不入阴,看起来是滚烫的,你以为是热症,其实不是。我们正常人阴阳是协调的,当风寒湿阻塞到中风,阴在里面,阳在外面,阳要入阴而不能入阴,因为被风寒湿阻隔在外面,所以,摸的话是烫的,病人并没有发烧,这就是阳不入阴。这个阳不入阴,不是全身性的阳不入阴,全身性的阳不入阴,那是阴实,病人得癌症了才会有全身性的阳不入阴。这个病人就膝关节阳不入阴,一看膝盖是很红的,一摸膝盖是很烫的。这个时候,如果判断为热,开寒凉的药下去,如黄芩、黄连,或者石膏之类的大寒药下去祛热,不但没有用,反而会更痛。
炙甘草,附子两枚。我们在用甘草附子汤的时候,附子跟白术差不多是等量。比如说:我们附子用五钱。白术就用五钱。甘草附子汤中附子下重手不要害怕,因为这个附子有桂枝在里面配合,此时附子一下去不会停在固定一处,桂枝会把附子带到关节去,附子就因为有桂枝而能渗透到四肢的关节里面去,附子走肾,所以能走骨节,打进关节里面要靠附子。
然后白术进去收敛湿气,所以一定要重用桂枝。你如果是你开了白术附子跟桂枝,忘了开炙甘草,结果造成风去,湿未去,因为炙甘草有减缓药力行走的速度,就好像跟其他药说|等一下!桂枝你等一下,要等到湿通通清完,你们再一起走“。
因此这处方的剂量非常严谨。所以以后大家开处方的时候,比如说炙甘草二钱, 炮附子两钱,白术两钱,桂枝就四钱,桂枝要加倍用,重用桂枝。为什么要重用桂枝,附子碰到桂枝才能走到关节里面去,附子本身是入关节的,如果不加桂枝,或者桂枝的剂量比附子还少,这个附子也会到关节里面去,但是就不会全身性的游走,
当我们遇到痛风的病人都是在四肢的末梢旁边,离心脏很远,如果只是开附子的话,不会到达四肢末梢,桂枝加重的原因就是桂枝能行阳,把附子带到四肢末梢去,让附子渗透到关节里面去,这个时候,白术把关节里面的湿拿出来。这桂枝,附子,白术这三个药放在一起的时候,力量很强,所以加了炙甘草来固心脏,把心脏保护好,心脏的力量增强以后,配合上桂枝,把附子,白术带到痛风的地方。
在开药方的时候,要看病人的体格,如果病人体格很大,桂枝就可以用五钱,泡附子用三钱,白术用三钱,炙甘草用三钱,总之就是在原剂量上加大,如果关节很痛,我们就要浓煎,六碗水煮一碗都没有关系,因为剂量大,这个剂量下去,一剂就中。加大一定是按比例来加的,有的个子很矮小,剂量稍微减少一点。
上面的四味药。水来煮,比如说六碗水煮三碗,温服一碗,我们把张仲景用的升换成碗,一天吃三次,一次吃一碗,如果初服得到微汗,感觉很舒服了,病就解了,就不要再喝了,就能吃东西。
如果”汗出复烦者“就是流了汗以后病人还是很烦躁,风湿还是很痛, 就表示说病并没有去,那就再喝,继续喝它就是了。
真正治疗痛风就是这四味药,就结束了。这是速度最快的一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