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遇到一户人家,老家在山里。男主人公四十五岁,在一家石材加工厂打工。上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下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男孩去年以六百多分的成绩考入985高校,女孩考上高中后,父亲的负担加重,辍学在超市打工。孩子的母亲,早在十几年前,因地处偏僻,生活困难,远走他乡,从此杳无音信。
人穷百事哀。倒霉的时候,盐罐生蛆。本来日子就过得拮据,因没钱买好的饲料喂牛,结果牛被喂死。不知因何缘故,他家草垛着火又烧掉了邻居的收割机,惹上了官司。无奈,只好默默地背井离乡,带着家人来到平地一村庄租房居住。
房主是我三叔,了解他家的情况后,不收房租,让他们免费居住。二伯拿出退休工资,每年资助他们两千元。我七八十岁的老父亲知道情况后,冒着酷暑,骑着自行车为他们跑无息贷款。
如今,他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身上还长了一个瘤,需要动手术。孩子暑假回来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他的父亲便把他送到武警中队东边的工地上打工了。
前天在办无息贷款手续的时候,男主人领着孩子来找我父亲。我特意在瞬间打量了一下孩子——瘦弱的身躯,稚嫩的脸庞,绒绒的小胡子,无奈的表情,呆滞的眼神,着一件洗得非常干净的,已经褪了色的黄色短袖。我亲切的喊了他一声“娃儿——”。他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低下头去躲避着我的眼神。
三十五度的高温,当别的孩子还在倔强的跟母亲吵架或撒娇的时候,或幸福的躲在空调屋里,玩着手机聊着天,或者拿着apid玩着游戏,或者坐着飞机出去游玩的时候,这位只比我女儿大一岁的孩子,在工地上冒着酷暑搬砖、和泥。如果他的母亲还在身旁,会不会让儿子受这个罪呢?
孩子的父亲说,这一切都是无奈之举!家里还挣着别人的账,老母亲还得动手术,孩子开学还得需要费用。不这样做,实在不行。
原以为只有在我小的时候,人们会穷。没想到,现在仍有穷人存在。
在前一段的调查中,发觉特别是在山区,有一小部分留守儿童的母亲都因家贫而抛下子女,远走高飞了。
今天母亲生日,午休后我向父母讲起小男孩的遭遇。母亲的眼睛突然变得发红,对我说:“娃啊!你别说人家穷了!你小时候,咱们家里比他们还穷!”
从小到大,从我所经历的,从父母口中得知的关于“穷”的故事,我哪一个不知道?母亲够得着如此激动吗?她的眼里溢满了泪水。
“娃啊!你还说人家的妈跑了!你都不知道,你们(我和弟弟)小时候,咱们穷的日子简直没法过。那时,我也曾想着丢下你们跑了算了。可是又想想,如果我跑了,你们会格外的可怜。没有办法,我就一个人跑到田庄南边的干渠里哭,哭累了就躺在地上想想你和弟弟,然后就又回家了。”母亲一口气说着,我的泪瞬间从眼眶流出。父亲低头坐在床头,面无表情的抽着烟,任听母亲在愤泄和埋怨。
当年,母亲和父亲订婚后,父亲就去当兵了。父亲复原后回到家里,也是生尽办法去挣钱养家糊口。他曾贷高利贷租拖拉机,曾出去炸爆米花,曾跟着村里施工队出去盖房子,但总是一事无成。让高利贷后遗症压得全家翻不过身来。直到改革开放后,玉器加工在村里普及开来,父母奔着这条路才过上好日子。母亲做佛像、观音挣个小钱养家糊口,父亲做花薰挣个大钱盖房子。为了雕刻好人物的五官,她把人物头像的四周都雕刻成脸。弟弟不解的问母亲:“妈,人家做的观音菩萨只长了一张脸。你做的咋都长四张脸?”
白天村里停电,就休息。晚上十二点来电,无论是冷是热,便起床做玉器。经过父母多年的打拼和积累,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以前,我只听母亲说过弟弟发烧,她跑了六家都没借来钱,邻居大娘看到她抱着弟弟在哭,问了原因后给她两块钱给娃看病。我亲眼见过,要债的登门不走,母亲搂着弟弟坐在厨房的灶台前大哭。母亲拉着我,亲自登门说好话,让父亲学做玉器被拒绝。还有,看到有人吃白馍,我就会眼巴巴的望着……从来都没有听到过这段。
我理解母亲!理解她当时的心情!当生活把她逼到绝境的时候,她是何等的无助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日子再难过,她还是咬着牙挺过来了!我在想,如果母亲那时真的走了,我和家人会不会像现在一样的幸福呢?我有心里话,向谁诉说呢?我会不会也像那个女孩子一样早早辍学在家呢?
母亲是村上第一个陪读的人。她小学还没毕业,虽没有文化,却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我在城里读初三那年,母亲来学校陪读半年,直到把我送到师范学校读书。我一直是她的骄傲,是她自豪的资本。她整天不厌其烦的向她的孙子们讲述我的刻苦学习史。两个孙子考上高中后,她和父亲又到学校陪读,给孩子们做好吃的、好喝的。她说,对于孩子,她“忠心耿耿”!其实,母亲真的是用全心爱着我们和孩子们!
很兴庆,我的母亲在那样艰苦的年代没有抛弃我们!更感恩母亲和父亲这几十年来,为这个家的辛勤付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