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琼瑶:是一个时代的“恋爱符号”,但绝不是“恋爱脑”

琼瑶:是一个时代的“恋爱符号”,但绝不是“恋爱脑”

作者: 郭大狒 | 来源:发表于2024-12-06 13:47 被阅读0次

如今,对“爱情”祛魅,似乎成了一种流行。如果你敢说自己是恋爱脑,或表现出恋爱脑的行为,周围的“观众”会带着疑惑与不解,把你piapia归为“异类”。

*恋爱脑是指在恋爱中投入过多精力,失去自我状态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状态下的人往往会将恋人视为生活的中心,忽视自身的需求和感受,表现出情绪易受对方影响、选择性眼瞎、自我牺牲、控制欲强、患得患失、爱情至上和失去自我等特征。

爱已过时、智者不入爱河、谈恋爱不如搞事业,离婚综艺比恋综更香。爱情应该被歌颂与追捧的时代,已然落幕。

批判爱情、逃离爱情、抗拒爱情,慢慢变成了人们“不误入歧途”的正举。

暂且不表这样的看法是否过于极端,如果我们把时间轴往回拨20几年,会看到关于爱情的看法,天平完全倾倒在另一头。

而影响了一代人恋爱观,堪称一个时代的“恋爱符号”的爱情教母,琼瑶,正是塑造「爱情大于天」之一概念的代言人。

纵观琼瑶的一生,近70本小说、55部电影、逾500集电视剧、近10亿元版权收益、身家超25亿……

*《中国企业家》杂志称,琼瑶所有电视剧版权收益预估超过10亿元,保守估计,琼瑶个人身家超过25亿元。

她的作品本身,以及衍生出的影视剧,霸屏华语市场近30年,产出了无数大明星。琼瑶,一度成为一个“形容词”,一项产业,一个把言情剧推向工业化的代名词。1998年《还珠格格》的平均收视率高达45%,同年能超过这个收视的只有春晚。

*《还珠格格》第一部的全国平均收视率超47%、最高62.8%;到第二部,收视率超54%、最高65.95%。创造了国产电视剧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收视纪录。即便《还珠格格》第三部的表现不如之前,但仍然是现象剧。

琼瑶当初之所以那么流行,与时代紧密挂钩。

1963年9月,琼瑶出版了她的首部长篇小说《窗外》,是部具有浓厚自传色彩的作品。

1980年代,正处改开初期(《窗外》影视版1973年上映),人们物质匮乏、生活拮据,大多穿着朴素,以军绿、藏蓝色为主,中国的许多地方都尚未通电,集体与政治是人们的关注点,年轻人虽积极参与社会运动,但对个人情感、意识缺乏关注。

《窗外》的面世,让人们看到自己被压抑的个人情感,个体性被放大,里面的主人公江雁容聪慧、敏感、忧伤,爱上了风度翩翩的老师康南。他们不顾外界反对大胆追求爱情的决心,唤醒了无数人被禁锢已久的内心。

琼瑶一举成名。逐渐被广外流传为一种“形容词”。一种为爱奋不顾身,把爱当作生命活力的形容。

1990年代之后,《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等剧接连爆火,进一步证明了琼瑶的通俗文学作品,受大众欢迎的程度。

但她或许也想不到,从无数人追捧,到数不胜数的批判,会来的这样快。

小说被重新解读,影视剧被重新剖析,冠以其“三观不正、美化第三者、毒害女性思想、扭曲的婚姻观”的罪名。

何书桓正大光明脚踏两只船的“渣男”形象被人人喊打;《新月格格》中父子都爱上女主,女主小三上位,却被塑造成“白莲花”,被称三观不正的典范;《碧云天》,两女共侍一夫,女主之一还甘愿代孕,被说“毁三观”;《还珠格格》中的香妃与青梅竹马私奔,享受了嫔妃特权,又不承担义务,被批“又当又立”;《一帘幽梦》,“你只是失去双腿,紫菱失去的可是爱情啊!”这样雷点满满的台词等等。

琼瑶塑造的人物,放在当今语境下,违和感满满。

这些角色,有很多确实是「不落地」的。正如作家王安忆所评价的,“在琼瑶的作品中,人物不必为衣食所忧,一心一意地纠葛于情感之中。”

从我们今天所遵从的价值观出发去批判琼瑶的作品,是容易的。

我们会发现她的作品水准参差不齐,有一部分作品的男女观念是传统的、刻板的,是非要有爱情不可的,是要尽可能美丽与青春的,是要努力“获得”男人的怜爱的……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琼瑶的每个作品里的大小角色都是有感情的,有来龙去脉的,不仅仅被当成主角的“工具”的。比如漱芳斋里的明月彩霞,比如选择浪迹天涯的柳青柳红等等。

我们会发现,这些角色,它们既开放又保守、既先进也落后,是尤为矛盾的。

但琼瑶作品里“看见女性”的内核,没有变过。

琼瑶无疑是爱女的,且她笔下的女性都是靠自己力量去赢得尊重与欣赏的,而非靠着异性,是大女主。虽然她们各有缺点,有的矫情、有的柔弱,但她们身上的优秀特质也非常明显,观众们很难不被这些光环吸引而爱上女主。

这些女主们也会随着时代发展,有所演变。

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更为传统和隐忍的。这放在当下,不免会被吐槽或看不下去,但在当时的时代(1960年代),她们的性情与选择,不免会被时代裹挟。

第一部《窗外》(1963年发表)里的江雁容,多体现传统女性的温顺与忍耐,在情感和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默默承受着命运的安排 ;《梅花烙》中的白吟霜,不顾身份低微,勇敢追爱,但也反映出对男性的情感依赖,其自我价值的实现往往与男性紧密相连;《新月格格》中的新月格格,为了所谓真爱,不顾原配感受,给年龄可当爹的努达海做小。

而到了后期,女性的独立自主性增强,角色形象也更多元。《情深深雨濛濛》中的陆依萍,展现出了现代女性的独立与自主,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不再仅仅是男性的附属品,能够在生活和情感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不愿被宫廷规矩束缚,坚持个性,追求精神自由,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对传统女性角色发起了挑战,她们渴望真挚爱情,拒绝虚伪婚姻,追求心灵契合而非物质交换;《一帘幽梦》中的紫菱,既有浪漫纯真的一面,也有在爱情与家庭冲突中的挣扎和成长。

反观现在内娱的很多大女主戏,都是借着大女主的名头,将焦点聚焦于男性,去凸显更强的男主。

常有网友调侃,「琼瑶为小三时,原配都是反派形象;琼瑶转正后,笔下的小三又成了反派形象」。但如果你深扒一下她的作品,会发现并非这么绝对。

与其说她在用创作,为自己的「出格举动」正名,不如说,她在用“爱情”这一概念,行使她人生中最大的“反叛”。

她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丰盛的创作成果本身,就充分体现了她作为女性的坚持不懈努力、不断自我构建、影响社会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价值。“言情”是她的一种形式,她将不同的男女角色、定位,耕织于故事里,去描写父权制文化下女性的悲惨命运、女性在艰难险阻中也生生不息,也刻画了如《还珠格格》里一般,女性受到珍视与尊重的理想世界,无论哪一种,对女性主体的宣扬,始终是不变的主题。

男性们如果被父权思想禁锢,形成了具有人性缺陷的品质,她也会毫不留情的披露,以及将他们扼杀于文本。

琼瑶研究者林芳玫曾指出:“琼瑶故事的第一动力都是社会的恶:如封建礼教,专权的父亲,拜金的上流社会。”

《情深深雨蒙蒙》里的陆振华,就是父权制里的独裁者,他就是冷酷、专制、残暴的代名词,最终落得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结局;《在水一方》里轻视女性的卢友文,最后因病逝世;《星河》里拜金的云飞坠崖身亡;《庭院深深》里颇具大男子主义的柏霈文变成了瞎子、废物……

如果说张爱玲笔下有很多展现被异化、物化的女性角色;琼瑶笔下的女性则偏向于坚韧、阳光、努力冲破重重束缚的具有主体性的女性角色。

她一生都践行着“我写妇女,妇女必须写妇女”的文学使命。

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时代的局限性,会被所在的时代裹挟。她对此说,就把「琼瑶」当成一种流行好了。

她一直在她的时代里写作,会将“爱情”作为释放自由的渠道。

这跟她个人的成长与经历息息相关。

成 长 背 景

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的琼瑶,祖籍在湖南衡阳,父亲陈致平是大学教授,母亲袁行恕也是书香门第。琼瑶的本名陈喆,笔名琼瑶取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琼瑶寓意为“美玉”或“一切美好的东西”。

但她前半场的人生,可以说与美好恰恰相反。三次面临死亡与三段感情,给她带来了绵延不断的挑战。

家里四个孩子,琼瑶排行老大,母亲性格倔强,结婚时坚持与大7岁的国文老师陈致平结婚,这种反抗精神影响了琼瑶。琼瑶在原生家庭里,没有体会过什么是爱,父母偏心儿子,也使得琼瑶在成长过程中自卑缺爱,内心更注重自我表达与自我抒发。

6岁时,在逃难中,父母就欲带着她寻短见,最后以琼瑶的突然大哭终结;高中时,琼瑶成绩不佳,在成绩优秀的妹妹的衬托下,她愈发自卑,吞安眠药轻生,后因抢救及时捡回一条命;叛逆的琼瑶,初恋爱上了比自己大20多岁的高中语文老师(*当时琼瑶18,老师44),当一段遭到全世界反对的“爱情”成为爱情时,感情会在外力阻扰下格外浓烈。后来琼瑶高考落榜,加上爱情受阻,她选择吞安眠药自杀,但没成功。这也是她的第三次轻生。

母亲受到强烈刺激,跑到学校大闹一场,男老师解聘,第一段师生恋无果而终。仅维持了一年,但它的影响,贯穿琼瑶的整个人生轨迹。

20岁,琼瑶认识了台大外文系的一个高材生,庆筠。她说“他这么穷,却穷得满不在乎”,她被他身上对写作的热爱与傻劲吸引。

丈夫庆筠的写作生涯,一直都不顺,加上因为受不了《窗外》里面女学生对老师爱恋的描绘,1964年,琼瑶、庆筠结束婚姻关系。琼瑶在书中写,“贫贱夫妻百事哀”,金钱也是扼杀了这段婚姻的一个很大原因。

后来琼瑶结识了《皇冠》杂志的老板平鑫涛。平鑫涛钦慕于琼瑶的才华,但他当时已成婚,且是三个孩子的爸爸。

他告诉琼瑶,他会一直追求她,但也要对三个孩子负责,等到三个孩子都满了15岁,他就离婚与琼瑶在一起。

琼瑶在《雪花飘落之前》一书里写,“他真的纠缠我到我无路可逃,也真的在儿子15岁那年才离婚。离婚三年后,他才终于娶到我,这漫长的16年,是「他追我逃」的过程。”(*来源于琼瑶的《雪花飘落之前》一书,她说是她“我生命中最后的一课”,这是她写作生涯中“新”的里程碑)

在这段关系里,我们或许更应该深思,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默认一样,在攻击女方?而没有看到平说话的绝对,他对琼瑶说:“你逃不掉的,我会纠缠到你逃无可逃,会纠缠你一生一世。”

琼瑶当然也有错,但那个“一直纠缠”的人,不应该更被审视与反思吗?

为什么我们的社会文化里,又有那么多不停纠缠的例子被默认为“真爱”呢?

真正的爱,是一种深刻的理解和接纳,它涉及到无私的奉献、信任与支持,以及双方共同的成长和进步。会尊重对方的选择,不是主要凭自己的想法或欲望去维持关系。真正高级的爱情是放手,是尊重对方的追求,是喜欢对方的喜欢,是成全对方的所有。

在和平鑫涛结婚后,他们联手建立“琼瑶经济”,琼瑶负责创作、平鑫涛负责出版,以及作为琼瑶的经纪人。他负责的皇冠文化集团,主导琼瑶作品的出版发行;琼瑶旗下还有三家影视公司,儿子与儿媳妇也均在影视公司担任要职。

正如企业家冯仑所说:“在我们华人里,真正把爱情当饭吃的只有一个人,就是琼瑶。”

钱,不再成为她爱情路上的绊脚石,她也真正靠写爱情、靠经营爱情,主宰了自己的人生。

半年前才发文要“告别社媒”的琼瑶阿姨,2024年12月初,以一种「于外仓促,于内翩然」的方式,永远地和世界告别了。

*据台湾TVBS新闻网、台湾民视新闻网等台媒12月4日报道,知名作家琼瑶2024年12月4日下午1时22分许,在淡水区住家内轻生身亡,终年86岁。

她在留下的遗书里写:“不要哭,不要伤心,不要为我难过。我已经「翩然」的去了!

她说“翩然”是她最喜欢的两个字,代表了自主、自在、自由的飞翔,优美而轻盈。这不是一种“轻生”,「雪花翩然落地」,是她直面“死亡”,最喜爱的诠释,是她为爱奔走、轰轰烈烈的一生的最后一次自主选择。

具有反叛精神的琼瑶,这一次,也用她的方式,将反叛进行到底。

在讲述费兰特那期,我们也提到过,在费兰特看来,“爱,代表一种鲜活的力量。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群体都有好处。当爱离开了一个人,更糟糕的是离开了一个群体时,人类的行为会变得很危险,无论是个人命运还是历史,都会走上一条不归路。”

当我们重新看琼瑶时,或许不应该局限于去看她作品里的小情小爱,而是如她在最后一本书《雪花飘落之前》里所倡导的,这是一本关于“生与死”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爱”的书。它的主题不是小情小爱,而是对生命的控诉,对“善终权”的选择,对生命里大爱的坚持。

而今,琼瑶的离去,会不会正如“爱情”,在我们现今时代已落幕,一样呢?

相关文章

  • [恋爱技巧]正确的恋爱方式是这样的

    谈恋爱,一件有趣而充满艺术性的事情,谈恋爱的人很多,但真会谈恋爱的人其实很少。 谈恋爱,绝不是倾心男女拉拉手那么简...

  • 恋爱脑

    首先女生谈恋爱恋爱脑是不可取的 如何发现自己是不是恋爱脑呢:一是不敢谈恋爱,一谈恋爱就受伤。二是谈了恋爱就没有自我...

  • “恋爱脑”这个词,是不是被用坏了?

    如果有人说你是“恋爱脑”,你会不会很生气? “恋爱脑”一个词,已经有了一千种(诋毁人)的用法。 恋爱之上脑,小到旁...

  • 恋爱脑是缺点吗?

    是的。 什么叫恋爱脑?就是一恋爱就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恋爱上,不顾其他。 拥有恋爱脑的人经常心里想的是:“你知道,...

  • 恋爱脑

    最近看到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叫做“恋爱脑是性格缺陷吗”实话实话我个人是认为是的。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恋爱脑,恋爱...

  • 女人,都要有点心机

    拥有恋爱脑的女生,人生必定凄惨无比。 在这个总裁剧横行霸道的时代,太多的女孩因为韩流价值观的影响,变成了恋爱脑,以...

  • 你是“恋爱脑”吗?

    “恋爱脑”是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一恋爱就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爱情和恋人身上,“恋爱脑”不但会对恋爱关系不利,还...

  • 恋爱脑

    近几年网络上出现了“恋爱脑”这个词,最近热搜上的女主也被大家称为“恋爱脑”! 什么是恋爱脑呢? 百度是这样说的:“...

  • 喜欢和“爱”

    “我们之看女人,是欢喜而绝不是恋爱。恋爱是全般的,欢喜是部分的。恋爱是整个“自我”与整个“自我”的融合,故坚深而久...

  • 读朱自清的《女人》

    “我们之看女人,是欢喜而绝不是恋爱。恋爱是全般的,欢喜是部分的。恋爱是整个“自我”与整个“自我”的融合,故坚深而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琼瑶:是一个时代的“恋爱符号”,但绝不是“恋爱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jbs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