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聊天,读三国志第一第二卷。
曹操和曹丕的传记。曹丕三让汉室禅让皇位的假惺惺就不说了。史学家真是性情中人,陈寿这一幕记录仅有一段话,而裴松之的注中仅这一幕记载了12页之多。曹丕的成功真的是因为有一个曹操这样的老爸。十一岁就开始骑马打仗,征战沙场,大概也只有曹操这样的老爸做得出来了。当然北魏的皇帝们除外,他们马背上的民族,出征很早,和汉族孩子不能同日而语。
还是说武帝纪里的故事吧。
曹操的爱阅读和审时度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曹操的阅读水平之高从这两段段话里可见一斑。第一句是太祖称“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语在文帝典论。
然而袁伯业似乎比曹操更下几筹,是不能和曹操比肩而立的。从袁伯业的基本经历可见。袁伯业是袁绍从兄名袁遗字伯业。生年不详。为长安令。曾任山阳太守,并作为一路诸侯参与讨伐董卓。《英雄记》说,前扬州刺史陈温病死后,袁绍后用袁遗为扬州刺史,192年为袁术所败,袁术然后任命自己的亲信陈瑀为扬州刺史,而袁遗败军之际为士卒所杀。中年丧命的袁伯业被世人称道,然儿孙不详。昔河间张超尝荐遗于太尉朱鉨,称遗“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纵;若乃包罗载籍,管综百氏,登高能赋,鷪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俦。”
曹操活到六十六岁而终。此时已经为曹氏握有天下做好了所有的铺垫。因而两个人其实是不能比较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里还有一处可以看见曹操的阅读功底,就是在袁绍和曹操的一次对话里。——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 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觽,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这说明曹操在学习和阅读中重在探求社会政治生活的规律性认知并灵活运用了,这一点其他人概不能敌。终其一生手不释卷也是当时很多人无法做到的。曹操实乃自胜的真英雄。
管宁割席的另一个主角华歆在《武帝纪》里也有表演。华歆身为汉官,处处听从曹操调遣甚至带兵去逼死伏皇后的无耻一幕,甚为震撼。处死皇后的借口是皇后对曹操的一句牢骚话被曹操知道了。最后献帝亲自处死了自己的皇后。皇后逃匿被发现后遭到华歆殴打,披头散发的被带到皇帝面前皇后苦苦哀求皇帝保她一条性命。皇帝伤情回复“我亦不知命在何时也”,对身边的大臣御史大夫郗虑发出悲鸣“天下宁有是乎”,最后亲自处死了她。皇后的宗室一并被处死者数百人。第二年曹操的女儿被立为皇后。
在此花开两朵分别说一下华歆和皇后被杀一事。
先说华歆。初知华歆是因为成语管宁割席。做学问的管宁和华歆年轻读书时同坐一席,后因志趣不同管宁主动和他割席而坐。高中时读过这个管宁割席的片段,后来一直希望读到后续的故事。后来知道后来的管宁还在做学问,桃李满天下。而华歆已经在为官的路上走的很远很远,华歆也有非常令人钦佩的一面,审视度势能力超群。二人依然不时有交集。但是分歧者,志趣不同,终究会走上不同的道路,并渐行渐远。
再说伏皇后被杀。旧后被杀,重新立后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后来魏晋南北朝时西魏文帝元宝炬就也经历了这样的选择:他19岁时迎娶了16岁的美丽少女乙弗,两人相亲相爱,后来乙弗被立为皇后,15年间为他生了12个子女,但是,迫于柔然的军事压力,元宝炬在权臣施压下选择和柔然联姻迎娶柔然公主为后。乙弗的皇后之位被废,乙弗31岁时,元宝炬又迫于军事压力无奈地将她赐死……
古来只闻新人笑,有谁听得旧人哭,以此上位的新人也同样在经历着另一种无爱的悲剧人生。皇后们的悲剧故事里可见古代女性不能自主自己命运的惨状。作为当代女性享受着一夫一妻制下温馨的家庭生活,因为参与工作还获得独立的的经济能力,这些应该倍加珍惜。因为几千年来,这是中国女性梦寐以求却没有实现过的生活。
2018.06.0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