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谈·“乖”·色·变
最近优优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有关“乖孩子”的文章,里面有些言论摘抄出来想跟大家共同探讨.
“越乖的孩子,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妈妈包办的‘妈宝男’、生活上不能完全独立自主的烂好人。从这个角度上讲,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
“乖孩子往往要花费一生的时间来和内心里的父母抗争,几十年里都苦苦挣扎想要走出父母的控制或忽略造成的伤害和影响。”
“乖孩子被教导着、被控制着,长大之后会继续忽略灵魂,看不到自己内在的生命,灵性破产。”
看到这些言论,家长们是不是对于“乖孩子”有了一丝恐惧感,是不是害怕自己的孩子也陷入“乖孩子”怪圈?
那么“乖孩子”真的有这么恐怖吗?
继续读接下的文章,或许你会有所启发!
乖娃易怂
文 国家心理咨询师 伍罡
太多的家庭从小判断一个孩子好与坏的标准就是“乖不乖”。所谓的“乖”,就是听话。要服从大人(特别是妈妈)的指令。
有一次在机场,看见一位妈妈指着两三岁大的孩子的鼻子训斥:“你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连我的话都敢不听了!”注意!这里强调的是“我的话”,而不是“正确的话”。这个年龄的孩子和妈妈的威权相比,力量实在是太弱小,挣扎了几下也就举手投降了,日积月累,孩子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我必须服从权威的人,权威的人是不能反抗的,反抗的越凶,受到的反击越强烈。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的孩子,就像一只被捆得漂漂亮亮的大闸蟹,再也不会因为乱跑乱爬互相打斗而缺胳膊少腿,但也失去了保护自己的能力。随着年龄增加,大闸蟹又会带着绳子被移交给幼儿园的老师......
走出家庭,进入集体环境中的孩子都有一个天性,就是自我怀疑,都希望能够通过社会群体对自己的认可,来确认自己是个受欢迎的人,是个有价值的人,从而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自我。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没有打牢根基,一旦这个社会环境的评价标准有问题,那孩子的自我形成就一定会出问题。
曾奇峰老师说过一句话:小时候被妈妈搞定的孩子,长大后也会被别人搞定。意思是说如果孩子小时候被训练得太乖,长大后就是送给别人捏的软柿子。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乖娃易怂”。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还小的话,请对他们宽容一点,允许他们淘一点儿,野一点儿,匪一点儿,犟一点儿,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能他们会给你添一些麻烦,可能他们有时会吃一点小亏,但他们不会吃一辈子“认怂”的大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