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依恋依恋是一种全然的、纯粹的热恋。婴儿会用身体紧紧贴着你,鼻子会闻到你的体味,皮肤会感觉到你的体温, 会把头埋在你的胸前蹭来蹭去, 以便体验被爱之后的安全感。婴儿永远都在试探着、确认着、揣摩着,最后确定地知道:“我是被爱的!”依恋是一种全然的连接,就好像花的香味融进空气中一样,交融为一体,难以分辨。这是一种亲密的爱的感觉。这样的依恋状态在成人世界也是存在的,但那只不过是童年的投影,是婴儿期未完成的事宜。依恋是一个生命在诞生之后的头6年必须和妈妈完成的一个事宜。如果童年期依恋没有完成,那谈不上有爱的存在。依恋是一个充满爱和创造的过程, 它创造出了儿童爱与被爱、安全感、价值感、幸福感所有的背景。
2. 婴儿天然依恋母亲在没做母亲前, 女性的生命就蕴藏着一种高度敏感的沟通能量和本能的心灵之爱, 这种沉睡的潜质只有在做母亲时, 依靠和婴儿的频繁接触来唤醒。婴儿依靠吮吸、依靠天然的生命能量唤醒母亲, 然后依靠和母亲的连接建立同外界连接的桥梁。能否在头6年与母亲连接上, 是孩子生命质量的关键。这个机会对母与子同等重要, 一旦丧失, 焦虑将跟随孩子和母亲一生。婴儿从出生起就需要强烈地依恋、占有母亲, 和母亲一体化, 依靠母亲回应其生理的所有需要——饥饿、疼痛、舒适以及情绪的需要——恐惧、焦虑、快乐、好奇, 体验着对母亲的感受, 和母亲产生连接, 从而发展着对人的信任和安全感。
头几个月, 婴儿生活的全部内容似乎都集中到了两个地方:口腔和肛门。这样的状态使母亲与婴儿的连接更多地集中在身体的照顾上。当婴儿的身体出现情况,比如:拉了、吐了、尿了或者不舒服了, 母亲能否及时对他的身体产生回应, 这种回应能否持续、良好、积极地进行下去, 将决定儿童与母亲之间是否产生依恋的关系。实际上, 人正是基于这样的依恋关系建构最早期的心理基础、情感基础、自我价值感的基础。对身体的照顾派生和发展出儿童与人的关系的基础, 派生出人对世界的信任, 这是关键的意义所在。
3. 依恋的丧失当幼儿发出一个需求的哭声, 很多妈妈们会认为这对儿童来说没有什么, 所以不回应甚至不耐烦。这种不回应最直接的结果是缺乏对儿童身体感官的触摸和刺激, 同时导致缺乏这种刺激所发展出来的其他系统。这样的不回应使母亲丧失了和孩子的连接。这样的状态也是一个生命在成长过程中出问题的开端。还有一种情况, 是在建立依恋关系的过程中出现母子分离, 这样的分离将使儿童焦虑。如果孩子在几个月时离开了妈妈, 就必须重新把别人作为“妈妈”, 他就失去了与之天然连接的人。这是孩子无法理解的, 事实上这将使孩子经历一次心理上的被抛弃。等孩子在恐惧和焦虑中重新找到“妈妈”, 刚刚建立起安全感就又被带走了,孩子感受到的是再一次被抛弃。这些都为儿童的未来埋下了不幸的种子, 这是一个人一生的开始, 而起步时就混乱了。可能这样的观念会使类似的妈妈感到内疚和痛苦,但我们仍需把这样的事实呈现出来, 警醒每一位母亲:不要像这样抛弃孩子。 让你的孩子依恋你, 用大量的时间陪伴他、触摸他, 在游戏中让他大笑, 直到用你的内心可以瞬间感知到他的内心。
网友评论